一、我们是怎么写读后感的
以往我们写出的读后感基本和碎碎念差不多,就是大篇幅叙述书本内容,然后再加入自己的各种感悟。写出来的东西非常个人化,只适合自己记录,难以引起别人的共鸣,不利于传播,也就算不上一篇成功的文章。
二、罗胖是怎么推荐一本书的
罗胖在罗辑思维为推荐书籍制作的脱口秀内容,虽然不是读后感,但这次从他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他是如何畅谈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对他的触动的。而其中内容和读后感的性质是相似的,那么他是如何从独特视角写出一篇篇大格局的“读后感”的?
❶不重点讲内容。罗胖在推荐书的过程中,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新知识,获得这些知识有多么重要,以及对自己有多么大的影响。虽然他会剧透部分事例,但引用书中的个别事例也是为了证明他的观点的。推荐书,而不讲书中的内容,重点讲什么呢?
❷重点讲认知。以推荐《魔鬼经济学》的一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开始简略介绍作者及读这本书的意义,后面的内容围绕观点“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展开,最后又在这个观点上进一步递进,得出一个升华的观点:聪明人就是能看到更多事实的人。这样一篇不是仅仅讲述经济学,而是从经济学家扩延到聪明人,从内容到认知升级的读后感,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也启发读者结合文章观点思考的更多。
其实,罗胖的每一篇“读后感”都可以看成是一篇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型文章。这也是即使你对他推荐的书不感兴趣依然会从他的节目中学到东西的原因。
❸主题要升华。不要根据书籍有一说一的表达,那样的内容大部分人都不想看,就像曾经老师在课堂上读讲义,也不要上升到高大全的空洞理论。例如:从《魔鬼经济学》中抽离的主题是“聪明人怎么看世界”,从《医生的精进》中萃取的主题是“创新就是这么简单”,从《物演通论》获得的认知是“重新理解人类社会”。
❹有逻辑。以推荐《魔鬼经济学》的那篇文章为例,这篇文章的总结构是递进结构,从“经济学家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这个基础观点递进到文章观点“聪明人就是能看到更多事实的人”。在论证“经济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不一样”时,从“有哪些不一样”和“为什么不一样”两方面来论证。又如,推荐《医生的精进》的文章的结构:创新是什么—怎么当一个好的创新者。
三、要如何写读后感
❶边读边标记。首先知道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再弄清作者是如何来讲述的,就是文章的结构是什么,最后甄别对自己冲击最大的内容,随手记在书页空白处,或文章目录处。
❷挑选独特主题。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完毕后,基本上就能选好自己要写作的主题。如果有较多主题,可以挑选比较独特的。
❸从主题出发构思。原来的碎碎念读后感,是从书籍内容为起点构思的。现在要从主题出发构思,写一篇完整地读后感文章。这样就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本身内容,还可以引用其他事例,自己的或是他人的。
其实,刚读完的《我懂你的知识焦虑》这本书,其内容和如何写读后感一点也不沾边,但结合我的经历和需求,我就想到了读后感这个主题,完成了这样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