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淅淅沥沥得又是好几天。
“上次如此,是好久了?”我心想。
“没下雨啊,我这边!”常老板诚实地回复我。
“哦,对了,”常老板说,“明早我去吃梁记的。”
“还记得那年你请我吃梁记吗?”常老板开始使出了回忆杀,“当时你说好吃好吃,非要拉我去,结果你一碗干完,我都吃不下。”
那时候常老板还没有120斤,我也没有。两个瘦子对着两海碗牛肉拉面,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再加一根油条,中饭都吃不下去了。
“第一次你遇见我的时候,睬都不睬我。我很尴尬啊。”常老板继续放出回忆杀大招。
常老板说的第一次遇见,是在认识两三年后,也是在我做兼职的时候。我收银,她促销。她认出了我,我没认出她。有一天她突然拦住了我的去路,打了个措手不及。我几乎是落荒而逃。在常老板的光芒万丈下,她的霸气刺得我睁不开眼。
“我这人有个毛病,看见美女就紧张,不知所措。”回答满分。
“哎呀~十年啦十年。”常老板一声叹息。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那意味深长的炽热目光,仿佛在诉说一段古今传奇,又仿佛在迫切寻求我的共鸣。
对此,我的回应是,侧过头,斜眼:
“哼!”
高中时候,我看了一部琼瑶阿姨小说改编的《陪你走到世界尽头》,在被男女主角的生死爱恋虐到不能自拔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拍摄地的夏天是如此的清爽和洁净,还有那细软的白色沙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微醺海风,着实让我鬼迷心窍一番。
我当时固执地相信,这部剧是在宝岛拍的。为了证实,我守着片尾曲一遍遍地看,当看到拍摄地在大连,我虎躯一震,从此北上去大连的念头在我尚未成熟的心里播种发芽,生根开花。
高考那年,大连理工分数线遭遇大小年,全省报考人数少之又少,我没有勇气。我没有去大连。
大学那会,寒假来了暑假又来,我没有钱,也没有勇气。我没有去大连。
毕业那会,呵呵,我比上大学那会还要怂了。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勇气。我没有去大连。
我把QQ昵称改为了“该不该去大连”,用切身实际验证了那句话——“光说不练假把式”。
大学那时候常老板倒是关心了我一下:“我可以陪你去大连啊!”
相隔万水千山,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常老板的真心和诚意。
事至如今,我提及当年未能完成的梦,感慨万千,当即叩谢常老板当年的精神支持和鼓励。常老板给我的解释是:“那时候我逗你玩的,开玩笑的。”
妈蛋。
我也只好顺水推舟:“生活会教会人一切。当时的梦,已经不是现在的梦了。我现在,挺想去成都看一看的。”
“我可以陪你去成都啊!成都那片我熟……”
请允许我做一个睥睨的眼神。
大学毕业后,常老板从成都回到了武汉。
大学毕业后,我从武汉,奔向各地。
后来觉得,交集的定义,在于相交之前,世界相安无事,相交之后,世界天翻地覆。
这十年来会晤常老板也有三四面吧,终究只能算碰见,遇见,约见。不算交集。
现在看来,过早走进一个人的生活,怕是会出现时机不对的尴尬的。
等到花已开,瓜已熟,各自在各自的历练中摸爬滚打,能忍,能理解,能释怀,能平心静气,岁月留下的痕迹,就不单单是眼角的细纹了,还有内心的深度。
现在常老板给我上课洗脑交代任务的时候,我听到不爱听的,照样甩脸子掀桌子挂电话掐视频。
当然,不是当着常净和黄小灵的面。
也当然,不是当着琼姐和表妹的面。
之后平复下来,觉得自己想清楚了,又不好意思地给常老板陪小心。
常老板从来不计较,从来!
常老板后来如是说:“这事要搁以前,姐我可不待见!”
常老板的原话我记不清了,她没有京腔,但有京腔的霸气和大度。
一年前的某一天,沉寂许久的常老板给我打了一个越洋电话。电话里,不知道已经哭过几次了,全然不顾电话费的贵,把我当树洞。
我风急火燎地在微信上说着套路话,心想常老板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隔着五个小时的时差,我的回复是:刚起床,有事等会聊,你快睡吧,哎呀没事啦!
结果这一聊,聊出了羁绊,聊出了“没有常在心的日子”,聊出了常净和黄小灵,聊出了表妹和琼姐,聊出了我回国后不一样的生活。
“要不是因为你,我一定还在沉睡,我倔强地以为,生命只有黑夜……”
常老板一直要求说,诶,你什么时候写一篇歌颂我的文章?我一直不答应,现在,这篇应该就是了。虽然,我歌颂她和黑她,是一个味道。
“哦,对了,”常老板再次说,“明早我去吃梁记的。”
“记得加根油条!”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