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有幸看到一位法国摄影师的摄影集,是一部关于散落在中国四川西部各种碉楼的专集,是作者多年踏遍中国川西各地寻访各种碉楼的辛勤之作。当然,以前也有中国人拍过川西的碉楼,但如此范围之大,如此完整用镜头记录川西碉楼的当首推这位法国人。
据说川西碉楼始建于元代土司制度开始的时候,兴盛于明代和清初。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川西境内大概还残存有上千座碉楼,其中大概有500多座位于川西甘孜州的丹巴县境内,最集中的当属大渡河畔山坡上的梭坡乡。
说起碉楼就不得不说大小金川之战,就不得不说说“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当年乾隆决心废除土司制度,在全国范围“改土归流”实行州县制,但位于川西崇山峻岭中大小金川的土司头人却拒绝执行,并不惜与大清决一死战。为此乾隆皇帝大为光火,前后动用了超过60万人的军队,历时5年才平定川西的大小土司。
要说只有区区几万人的川西土司人马,怎么能抵御的住大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呢?而且还陆陆续续的抵抗了5年之久,据说都是因为这些散落在高山各处易守难攻的碉楼给清军制造了极大的麻烦,几年间竟然让满大人损兵折将超过万余。
由于这些碉楼通体采用坚硬的石材垒筑,楼体中间又有优质木支撑,形成了牢固的单体多层建筑结构,整体非常坚固。再加上这些碉楼又是动辄竖直向上数十米之高,清军虽然战胜了碉楼的所有者,却一时无法有效的摧毁这些碉楼,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棘手的东西无可奈何。后来这些碉楼就幸运的保留下来了,虽然不再作为军事用途,但最后却成了附近村民防备匪患的坚固堡垒。这些高高的碉楼常常使得烧杀抢掠成性的蹿匪也无法短时间内攻克,往往久攻不下只能悻悻而逃。
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这些散落在 川西各地的碉楼完整保留下来的大概也就200多座。当年的大金川就是现在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川就是现在同属阿坝州的小金县。从金川流过的大金河,与从小金县流过的小金河,在丹巴汇流成大渡河,这样丹巴就成了大渡河的起点。昔日碉楼高耸林立的大小金川,经过战争的洗礼碉楼早已凋敝,倒是丹巴这个大小金河的合流之地却荣幸的成为碉楼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
今天在喜欢抚今追昔迷恋历史沧桑的好事者眼里,这些挺拔如初的碉楼已成了凭吊的图腾,而且近年来也受到了各地旅游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热捧。但愿历数劫难的碉楼,在旅游过度开发的当下能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