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从政篇):第二十八章 直言纳谏,勤政爱民

曾国藩家书.jpg

家书系列一路品读下来,从各个方面对老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老曾是如何从一个只会读圣贤书的士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完人,相信已经有了答案。那么身在官场的他,心中坚持的理念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老曾读过很多书,号称熟读历朝历代正统史书,因此自命清高,很多时候对各种官场陋习很不习惯,甚至厌恶反感。其次,老曾是一个心系天下、忠君爱国的人,他明白忠君爱国是每一个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天下士子能够团结向上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老曾是个推崇“明强”、“刚毅”、“自立自强”的人。在他看来,求人不如求己,自立自强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任何一位做大事的人,要想能够最终成功无非两点:一是心有定见,生出倔强之气,然后处事果敢;二是心中有恒,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这些道理今天看来非常简单明白。遇事心有定见就不会犹疑不决,处事果敢就不会视困难如山,心中有恒就不会半途而废。这些都体现出老曾心中的浩然之气、自立自强,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值得学习!

1、心系国本,直言纳谏

①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廿六日,余又进一谏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言颇过激切...余之意盖以受恩深重,官至二品,不为不尊;堂上则诰封三代,儿子则荫任六品,不为不荣;若于此时再不尽忠直言,更待何时乃可建言?...是以趁此元年新政,即将骄矜之机关说破,使圣心日就兢业而绝自是之萌,此余区区之本意也。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趋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

咸丰元年五月,老曾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自己二十六日又进了一个谏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目前自己和家人深受皇恩浩荡,在这种时候再不尽忠直言,还等什么时候进言呢?因此趁咸丰元年实行新政的机会,直言纳谏,使皇上心里一天天兢兢业业,断绝自以为是的思想萌芽,这便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用心。现在国家人才不振作,都在小的地方谨小慎微,而在大的地方疏忽大意,人人都习惯于唯唯诺诺、阿谀奉承。希望通过这个谏疏扭转一下朝中的不良风气。

②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折子初上之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曲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然此后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此次所寄折底,如欧阳家、汪家及诸亲族不妨抄送共阅,见余忝窃高位,亦欲忠直图报,不敢唯阿取容,惧其玷辱宗族,辜负期望也。

折子刚呈上时老曾觉得可能会触犯威严,但刚毅倔强的性情也让老曾把福祸得失置之度外。最后的结果是咸丰对这份谏疏没说什么。对此,老曾在家书中继续谈到:从此以后自己更要尽忠报国,不再去顾虑身家性命这些私事。父亲每次家信都教育自己要尽忠报国,不必挂念家里,因此今后然仍然以公而忘私,因国而忘家。这次寄信的底稿不妨抄给欧阳家、汪家及各亲戚族人看看,使他们知道自己愧窃高位也想尽忠报国,不敢唯诺阿谀,否则会玷辱宗族,辜负祖宗的期望。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敢于直言纳谏是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勇气的,老曾作为平时说话办事小心谨慎的人,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足见他心存对国家的忠诚大义。反过来,这里边也体现出老曾性格果敢、刚强的一面。老曾读书是一本不完不读下本直到博览群书、写日记反省自己坚持了一辈子、带兵打仗采用结硬宅打呆仗直到最后胜利。别看老曾一副文弱的书生模样,心中却有一股子倔强和顽强之气,也就是俗话说的狠劲儿。做事情比起狠来,还是老曾你赢了!

从道光二十一年到同治年间,老曾从政期间经历了三个朝代,妥妥的三朝元老。粗略算下来、从翰林院起步、到礼部、吏部、湖北、江西、两江、直隶等等,老曾等于将当时朝廷一多半的官职都做了个遍,说他是官场老油条一点都不为过。但实际上,老曾是一个做人、做事、做官都十分踏实的人,用现代话讲叫“实干家”。不管身居何职,他都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他做事情既讲究执行力也讲究效率,既能高屋建瓴宏观考虑,也能注重细节把握微观,确实很会做官。

2、实心办事,勤政爱民

③ 同治元年二月廿一日,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

长江数百里内厘卡太多,若大通再抽船厘,恐商贾裹足,有碍大局,拟不批准。获港厘局分成为数无多,拟批令改于华阳镇分成,为数较多,弟之所得较厚,又于外江水师无交涉争利之嫌,更为妥善。诸嘱保重,至要至要!

④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又有最大者。金柱关可设厘卡,每月进款五六万;东坝可设厘卡,每月亦五六万,二处皆系苏皖交界,弟以本省之藩司职位,抽本省之厘税,尤为名正言顺。

同治元年,老曾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提到设厘金关卡的事:长江几百里内设的厘金关卡太多,如果大通再收船厘,恐怕商人们不敢行走,对大局有妨碍,因此自己不准备批准设立。获港厘局分设机构不多,自己考虑改在华阳镇分设,弟弟的所得比较丰厚,对外江水师没有争权夺利的嫌疑,更加妥当。又有件最重要的事,金柱关可设厘卡每月收入五六万款项;东坝可设厘卡每月也可收入五六万,两处都是苏、皖交界,弟弟以本省的藩司职位抽本省的厘税是名正言顺的。

⑤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书报吾亲。才识平常,断难立功,但守一勤字,终日劳苦。以分宵旰之忧。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积累自我一人耗尽,此兄之所自矢者,不知两弟以为然否?愿我两弟亦常常存此念也。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

咸丰十年七月,老曾在给几位弟弟的家书中谈到:暗暗观察这些官员管理之道、人心的动向,以及各省的督抚将帅的所作所为,天下似乎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道理。唯以一个勤字报答,以爱民二字报答父母。自己才能见识都平常,很难立功,但守一个勤字终日劳苦。行军本来是骚扰百姓的事,但时刻存一种爱民的心,不让祖先积累的德泽消耗殆尽。沅弟“多置好官,遴选将才”两句话极为扼要,然而好人难以多得,弟弟们也代为留心观察,凡有一技之长的自己决不敢轻视。

老曾做官既不偷奸耍滑,也不奉迎拍马,更多的是刚正不阿。他是个做事很勤恳的人,一勤天下无难事,勤于读书和做事的老曾把这种优良作风也带到了官场中,很多事情都事必躬亲、常抓不懈,可以说他的勤政实干做派是当时官场的一股清流。晚清时期吏治败坏、地方问题堆积如山。老曾早就看到这些问题,经常向朝中提出整伤吏治,并在湖北、两江、直隶等自己先后居官的地方大力整顿吏治,经过他的一番大刀阔斧地整饬,地方吏治民风全部为之一振、焕然一新。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曾看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一腔抱负,更是曾家一门的兴衰荣辱。老曾进京为官后时刻关注着诸位弟弟的学业前途,并几次将弟弟们接到身边亲自辅导。咸丰年间,老曾创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时又将弟弟们带入军中,一方面是继续锤炼他们增长能力和见识,另一方面也是兄弟同朝为臣、互相照应。作为家族里的领头雁,老曾时刻关心帮助下边兄弟,从政经验倾囊相授,手把手的对兄弟传帮带,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3、对兄弟传帮带,从政经验倾囊相授

⑥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余生平之失,在志大而才疏,有实心而乏实力,坐是百无一成。弟年纪较轻,精力略胜于我,此际正宜提起全力,早夜整刷。昔贤谓宜用猛火煮、慢火温,弟今正用猛火之时也。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咸丰八年正月,老曾在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谈到:自己生平的过失是志大才疏,有实实在在的心愿而缺乏实力,所以一事无成。弟弟年轻精力旺盛,这时最适合全力以赴日夜整顿。过去圣贤说要用“猛火煮,慢火温”,现在正是应该用猛火煮的时候。弟弟现在以营务为重,不适合经常看书,但凡做一件事只有专一才能精到,做到专一就不会散漫。荀子说“耳朵同时不听两件事就耳聪,眼睛同时不看两处就明白。”庄子说“集中心志不分散,就凝集成智慧。”都是至理名言!

⑦ 咸丰八年五月初六日,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余前言弟之职以能战为第一义,爱民第二,联络各营将士各省官绅为第三。今此天暑困人,弟体素弱,如不能兼顾,则将联络一层,少为放松,即第二层亦可不必认真,惟能战一层,则刻不可懈。弟保同知花翎,甚好甚好!将来克复府城,自可保升太守。吾不以弟得官阶为喜,喜弟之吏才更优于将才,将来或可勉作循吏,切实做几件施泽于民之事。门户之光也,阿兄之幸也!

同年五月,老曾又给九弟曾国荃去了一封家书:前次说弟弟的职责以能战斗为第一要义,爱民第二,联络各营将士、各省官绅为第三。弟弟身体素来虚弱,如不能兼顾,那就把联络和爱民这两点略为放一放,能战斗这一点却时刻不能放松。弟弟保举了同知花翎,将来克复府城自然还可以保举升任太守。自己不因弟弟得官阶而高兴,而为弟弟做官的才能好过带兵的才能而高兴,将来或可做个刚正廉明的官,切实做几件对老百姓有实惠的事,那是曾家门户的光荣,为兄的幸运!

老曾的几位从军的弟弟,除了九弟曾国荃之外,其余两位先后战死或病死。湖北武昌、安徽安庆、江西九江以及江苏金陵都是这位“曾铁桶”曾国荃攻克的。按照老曾的说法“自安庆以至金陵,沿江六百里,大小城隘,皆沅弟之所攻取,余之幸得大名,皆沅弟之所赠送也”,老曾对外说的是自己的功名,包括受封侯爵等统统都是依靠九弟曾国荃斩关夺隘、拿下天平天国的功劳。当然,这是老曾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曾国荃能够不断建功立业,显然是老曾苦心栽培的结果。

心有定见、生就倔强之气、处事果敢;审时度势、关键时刻勇于直言纳谏;不管身居何职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工作,既讲究执行力也讲究效率,既能高屋建瓴宏观考虑,也能注重细节把握微观;以公而忘私、因国而忘家、尽忠报国、无愧祖宗;认真分析总结各省督抚将帅的为官之道,最终确立以勤政爱民为立身之本;时刻关心帮助自己弟弟,从政经验倾囊相授,力保曾家长盛不衰...老曾的这些为官之道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是非常高明的!再次学习了!收队!

< 第二十八章 完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