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近半年“又”从很多文章中看到了这句话。
为什么用“又”这个字,那是因为早在几年前,大家张口闭口也都这么说,而且那段时期大家研究理财明显要比现在疯狂的多。
那时的人们和现在一样,突然有一天就觉得,钱不能放在银行里,那样跑不赢通胀。
年轻人也是突然就开始研究复利,幻想着自己退休后有一笔可以让自己享受退休生活的资金。
但这次和上次不同的是,当下人们把财富自由的梦想寄托于“基金”,而上一次,是“P2P”。
有人可能会说,P2P大部分都是骗人的,基金不同,从健全的法律监管制度,到卖着尽职买着自负,都是一个合规健康的行业。
确实,无论是从行业的成熟度和还是规范性上来说,基金这个行业都不是P2P能比的了的,但大家想想,P2P这么低级庞氏骗局,为什么当时最多的时候,全国从业人数达到5000万,受害人达到3亿人。是因为那些受害的家庭没学过理财么?
正好相反,正是因为这些受害人接触了理财,才会陷入了P2P的深坑。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复利72法则”、“银行存款跑不赢通胀”、“财富自由”等这些让当代年轻人豁然开朗的理念,就是当时勾引投资者上钩的鱼饵。通过线下线上的各种学习,让投资者知道理财要趁早。在大家急迫的寻求替代银行理财、抗通胀、风险小的金融产品时,再趁机拿出包装过的P2P产品,一般人很难经得住诱惑。
在这中间,还夹杂着一部分稍微看清真相的投资者,抱着赚一把就走的心态,可没想到最终自己却成了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最后,P2P退出了历史舞台,理财这个词也臭了一段时间。
所以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后面应该再接一句话,“不懂理财,不如不理财”。
不过,当前基金的情况和P2P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基金不是骗,有严格的监管和健全的法律体系,它虽然有可能亏损,但不会出现跑路这种令投资者血本无归的道德风险。
但如果投资者要是把基金当成理财的一种方式,还是绕不过这句:“不懂理财,不如不理财”。
基金需要懂,背后的股市也需要懂。
大家也不用幻想着通过基金经理绕过这个“懂”字,把专业的事教给专业的人来做,这个想法是对的。但基金经理也没有逆天之才,也无法对抗牛熊大势,投资者入场时赶上牛转熊,真的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失。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财富观先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实际上大家也都不是理财的新一代,充其量算是韭菜的第N代。因为仅仅是30刚出头的我,见过的全体股民基民被扣杀,套牢五年十年以上,甚至终身解套无望的,就有两批人。他们也跟现在的投资者一样,为了理财入场、为抗通胀入场、为了自由和梦想入场。
所以最后,再次提醒大家,理财不一定是要更高的收益,不要盲目、不要跟风,自己不懂的东西,在弄懂之前不要去碰,在投资领域,控制风险比博取收益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