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嘴唇的人不善表达,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理莫名的肯定,又找到了一个为自己辩解的借口。现在回头看,实在可笑,非要把情商低说得这么婉转?
大一那年,喜欢一个邻校的姑娘,认识半个月后了解到她喜欢陈奕迅,然后开始各种恶补关于陈奕迅的各种知识,努力学着唱每一首歌,写下每一首歌词,关注每一个新闻… 那时因为这一举动,身边的朋友都主动或被动跟着一起关注这位歌者,以致唱歌时能开一场“演唱会”渐渐的,爱上了这位歌者,觉得他的歌都唱进了心里,那时能记住很多曲目的每一句歌词,却忽略了歌词的意义所在。
我这人挺后知后觉的,这缘于懒,事前不愿去想,以致于事发时不能从容面对,而事后又总是倍感悔意。
《最佳损友》一直是必点曲目,现在看来也合情合理,黄伟文的词写得太好,以至于现在还是必点曲目。可惜的是那时只读懂“从前共你促膝把酒倾通宵都不够”没理解后面那句“我有痛快过你有没有”更不用说那句“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或是因为那个贪玩的年纪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感情吧,亦或是那时的情感更为纯粹,不被世俗所玷污,总要找个理由抗塞爱瞎想的心,不然它就会带着黑圆圈来继续困扰。
缘于那个所谓的“后知后觉”不愿想过多的言语,很多心情都会用一句歌词替代,所以大多时候都因为一句歌词而去听一首歌,再单曲循环。
最终还是理解了那句歌词。
总好于那日我没有没有,遇过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