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唐朝杰出的书法家怀素年幼时当了和尚,见庙堂里的书法很漂亮,就立志练书法。而使他深感苦恼的是因贫而买不起纸张,于是他就种了许多芭蕉,用阔大的芭蕉叶代纸,并因而名其所居为“绿天庵”;他又找了一块木板,涂上漆,在木板上写字,写了擦,擦了写,时间长了,木板也被擦得凹了下去。而被怀素写秃的笔更是不计其数,一支支一支支越积越多,堆得高高的,他把这些用秃的笔埋在一起,并风趣地称之谓“笔冢”。怀素最终成为了流芳千古的书法家。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这是关于坚持的故事。
人类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是坚持的结果;人类所有的竞技,几乎都是坚持的较量;人类所有的创造,几乎都是坚持的作用。坚持是美德。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坚持其实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日本古川武士著作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就是一本帮助我们把坚持养成习惯的行动指南。
“所谓习惯,是不依赖意志力或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洗脸、刷牙般轻松的状态。”
“ 如果每天持续阅读30分钟,一个月则为900分钟,等于每个月花15个小时在阅读上。假设读完一本书需要3个小时,一个月就能看5本书,三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续钻研某个专业领域的话,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 如果每天练习英文听力15分钟,持续一个月之后,你就可以不用通过字幕就看懂自己喜欢的外国电视剧和电影。”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试图养成某个习惯的经历。比如坚持每天跑步、坚持每天进行冥想、坚持每天早起、坚持记日记……结果大多是三天一过就因为各种原因停下来,并就此打住,没有了下文。
为啥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我们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说,出现三分钟热度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倾向”的特点。
1、抵抗新变化:培养新习惯时,变化产生变化,身体就会反抗,试图不被新的行动影响。
2、维持现状:一旦大脑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地维持这种行为,这也是习惯引力的功能。想将某项行为转化为习惯,重复到一定次数,让大脑接受并认为这项习惯“跟往常一样”就好了。
习惯培养三原则
首先,在培养习惯之前,要遵守以下原则。
原则一 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项习惯)。对于初次练习养成习惯的人来说,贪多不烂是大忌。
原则二 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行动规则太多、太复杂往往是导致失败的主因。
原则三 不要太在意结果。结果的在意通常会让你在对结果不满意的同时质疑自己的计划并就此放弃。
要求过高,过于复杂的计划会增加计划实施的难度而最终导致失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循序渐进,切记急功近利。
培养习惯的三个阶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对手”的根底之后,才能找到软肋,对症下药。对于习惯也是一样。
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阶段一
反抗期:【第1天~第7天】马上就想放弃在这个阶段,因为计划的内容太过勉强,我们会感觉计划执行起来很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很想放弃。此时有42%的人会失败。
♂ 对策一:以婴儿学步开始 所谓婴儿学步,是指个人的理解应该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这一对策中最重要的是降低行动门槛。“万丈高楼平地起”,开头很重要,一砖一瓦看似简单,可是对日后的行动却影响重大。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才能在日益增强的信心中做好后续的计划。
♂ 对策二:简单记录 记录时不要过于繁琐,这与婴儿学步一样,记录的过于繁琐,会让人觉得麻烦,并失去记录的耐心。尽量简明、扼要的做记录,会增强计划实施的信心,并有可能坚持下去。
☞ 阶段二
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响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已安排好的时间里插入其他的事情而荒废计划;因为加班或个人私事,导致计划中断;因为天气和突发事件导致多日无法持续行动。面对状况, 40%的人会导致计划的最终失败。
♂对策一:模式化 最好把每天坚持的习惯固定下来,固定时间、环境或地点,以及方式。
♂对策二:设定例外规则 考虑在习惯养成中的例外情况,提前准备对策和应对方法。实际无法完成时,可以降低强度或者偶尔中断一天。这种弹性执行方式,会减轻执行压力。
♂对策三:设定持续开关 可以利用奖励或处罚来提高动力。产生快感的为“糖果型开关”,产生危机感的为“处罚型开关”。这一对策可以让我们获得持续动力。
☞阶段三
倦怠期: 【第22天~第30天】 感到厌烦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感觉厌烦提不起气,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这种情况会造成18%的人失败。
♂对策一: 添加变化 可以在原有的计划中增加一些改变或挑战,来增加新鲜感。换换心情,会更有动力持续下去。
♂对策二: 计划下一项习惯 当一个习惯进入倦怠期,适时的加入新的习惯养成计划,如同新鲜血液的注入,不断增加的成就感会让我们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作者还指定了十二个持续开关,帮助我们保证习惯的顺利养成。当我们顺利的度过了三个阶段,习惯就会成为我们如每天洗脸刷牙般容易的事了。
拿到这本《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时,是我参加白日早起计划的第105天。看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书里介绍的一些方法,不自觉的已经在用。比如,指定简单易行的计划,设定例外规则(弹性执行计划),有层次的加入新的计划等等。
比如说,一开始我定了早上5:30起床写日记。执行中发现,表铃响后,起床倒不是问题,但因为自己身体问题,早起后,一天都很不精神,头昏脑涨,哈欠连天。分析原因,应该是晚上睡得太晚而起床太早。两天后改为6:00准时起床打卡写日记。效果很好,持续到发这篇文章,已经坚持了111天,目前还在坚持。日记也从一开始的每天500字渐增至800-1000字。并在后续计划中加入了读书,写笔记等项目。还在每天任务完成后奖励自己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如果你也看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觉不觉得,我的习惯养成之路与书中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对于习惯是这样说的:“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的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经过练习之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到比刚开始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天生自然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规律。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还等什么,现在就来播种习惯,改变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