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今日是夏至,也标志着真正的盛夏季节的来临。在此时节,农人刚刚收获了丰收的喜悦,工人在这生产大忙之际挥洒汗水,球迷正体验着欧洲杯和美洲杯的激情与魅力,高考生翘首以待成绩揭晓,中考生正在进行最后的应战,其他学子都在为迎战期末考试而做着准备,处处充盈着火热的气息。夏至便是这个繁忙季节的一个重要节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公元前七世纪,古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夏至在古时也称“夏至节”,与冬至同属我国民间重要节日。夏至时正值麦收之后,自古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周礼 · 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认为可以消除疠疫和饥荒。夏至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同时也易发病虫害和水旱灾害,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便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祈神,并将其纳入了祭神典礼。
夏至在古代也是一个避暑消夏的节日,古人对此很重视,清代之前夏至日曾全国放假,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时,“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夏至的“至”,有“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三层意思。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位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夏至时节白昼最长可达19小时。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为一年当中最短,而处在北回归线上的人则可在夏至日欣赏到“立竿无影”的奇观,建于广东汕头、从化、封开,广西桂平和云南墨江等地的几处北回归线标志塔就是欣赏这一奇观的绝佳之所。
“冬至饺子夏至面”,北方多地有在夏至吃面的习俗(家乡人在夏至前后常吃“浆水面”)。时值麦收后,吃新麦面也有庆丰收、尝新的意思。夏至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又逐渐南移,北半球白昼日渐缩短,所以又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多于地面向空中散发的热量,故此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不过夏至不热”之说。随着天气愈发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此时要多吃些苦瓜、苦菜、油麦菜、竹笋、莴笋、芹菜等苦味蔬菜,可起到清热消暑的作用。
如今,人们对夏至的重视程度已远不及古人,现代人度夏、消暑的方式与工具也多种多样,但“应时而动、应季而行”的自然起居生存之道仍有其现实意义,而农耕时代夏至节留给我们的文化内涵更值得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