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领域在19世纪就出现了,现象学在20世纪初产生,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成了最亲密的同盟关系。
把握几个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观点。尼采的观点是建立一种超越社会价值的摆脱陈规陋俗限制的超人。克尔凯郭尔的观点是寻找可以指导生活的个人真理。布贝尔呼吁人类的相互尊重和尊严。海德格尔的出发点是“在世之在”就是个体与环境层次上的生活体验。萨特探讨了意识(自为的存在) 和意识的对象(自在的存在)。人是自由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在我的印象中,存在主义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有相当深刻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罗杰斯认为教师应当开掘学生的潜能与智慧,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使学习者实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用移情理解,同理心等方法体谅学习者的感受,主张用成功的教育与生活来培养完善的人的目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我们要满足人的的基本需求基础上给予超越性的需求满足,促使人们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这些观点与理论在现代生活中也被广泛的运用着。
存在主义的理论框架让我们意识到个体的差异与变化。
在现实中,存在主义具有非常关注现代生活的特征,关注人类焦虑和生活的悲剧,接近人类的真实的存在。
存在主义这种关注焦虑和怀疑也契合了 基督徒生活中的真实的体验。赋予基督教体验新的含义。
存在主义提倡人们减少了对于物质生活的过分关注,号召人们检视自己的私人生活, 改变肤浅的信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现象学哲学家的观点有,胡赛尔认为要研究人对外部事物的原始知觉,就是对事物最初的意识和把握。他号召人们回到事物的本身,回到意识的原初 。海德格尔看来现象学是存在的科学,也就是说本体论。海德格尔在语言的重要性和阐释学两方面发展了现象学。而梅隆-庞蒂则关注知觉的首要地位,他认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把世界作为感知和研究的基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