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俗语”叫:天人相应。当你临床遇到难题苦于没有思路的时候,可以从大自然里寻找答案。
这件事做的最好的,当属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他老师经常带着他到山顶“夜观天象”,用周易的方法,思索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发展变化。
都说乱世出英雄,后来遇到了战乱,百姓颠沛流离,李东垣也四处奔波,边治病边逃难,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治病救人是他的本能,但各种方法对症治疗,疗效甚微。心系百姓,望着痛苦的病人他极度自责。苦于没有思路,常常彻夜难眠。某天他忽然想起了老师的方法过去经常带他夜观天象,于是一天夜里他推门出去,月黑风高之夜,遥望星空,感慨万千!
他忽然灵机一动,思路大开,好多好多的疾病,虽然症状各异,但都离不开眼前一个原因,那就是饥寒交迫,饮食无洁,脾胃极度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不能及时被“五谷”充养,所以人们极度虚弱,摇摇欲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心想心想人体泄泻的肠道犹如泥泞的小路,下雨导致道具泥泞,因为人体无湿不成泻,一样的道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治水需要培土,需要修路,需要排水路径,需要阳光照射,恢复正常,人体也是,去湿的话,需要健脾(补土),利湿,补气,升阳,止泻,利小便而实大便。据说这是补中益气汤的创作背景,用做中气不足引起的种种疾病,李东垣用这套调理脾胃的方法创作了著名的《脾胃论》,历史上有名的补土派,一次偶然的机会成就了千古名方……
李东垣一生救人无数,在当时名望很高,时间一天天过去,回望自己的一生经历,有一天他告诉自己,是时候该做些准备工作了,可是他眼前却缺少那么一个人,他把朋友叫来,告诉他应该帮忙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朋友说有一个人或许合适,就是眼前太狼狈了,家徒四壁,为了生活“四处流浪”,李东垣表示,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于是,他们找到了正在大街上“流浪”的罗天益,带到老师面前,只需一眼就得到了肯定,当时李东垣问他:为了什么学医?罗天益很现实的回答:先解决目前的温饱问题,之后立马尽心投入到治病救人的队伍,真正学以致用,传承学问(大体意思,非原话),李东垣激动的说好,从现在开始,你什么都不用做,安心学习,其他的我替你解决。说着拿出一袋金子,放到桌子上,让他拿回家用,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罗天益内心感谢恩师,久跪不起,说定当全力以赴,不辱师命。
那个年代,封建社会,尊卑思想比较重,我们了解的拜师学医是很辛苦的,自古医药不到家,从小就开始启蒙,在记忆最好的年龄,先拉几年“药斗”(抓药),名师难求,如今却有老师找上门要传给你学问,不光不收你钱,还出钱养活你全家人,不是品格境界到达一定的高度,能做到的有几个?大医精诚,德为先。那个时候,他们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学问的代代相传,为了千秋大业,不能有一点私心,如果不是这样,学问到了庸人手里,也许早就销声匿迹了……
是不是很感动?古代医家学问的传承真的没那么简单,师生之间“气味相投”是很难得的缘分!
今天呢?我们虽然没有古代人的条件,从小开始启蒙,其实今天我们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也多多少少有些古人那种因素在里边。
我看过不少中医书籍,强调“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师承两个字,包括我的老师也多次强调“师承”,舍此无他!
到底什么是师承?我个人体会,就是一对一的那种老师手把手的教你,从理论到实践,这也是很难得的。中医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得有悟性,师生之间“心意相通”老师说了你能会意,老师也一眼能看出来你的特点,不久前有一位病人说,原来你给我开的方子,后来你老师给我开的,怎么就差一味药?我很吃惊,你记那么清楚吗?他说你的方子我拍下来过!当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是我老师嘛。
关于我的老师,和老师之间的缘分,我之前写了不少,我认为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老师给我说过的很多话我都记得,以前实习进修的时候,没有临床经验,到现在干了这些年,很多话慢慢的越来越能深刻体会到老师的用意,包括学问方面,中医的处境,医患问题。老师经验丰富,经历了太多,不止学问方面,他是教我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怎样面对目前的医疗环境,更好的发挥中医特长,实实在在做事。
尤其医患方面,老师多次强调,因为他经历的医患问题,不想我在重复,很多次电话里或当面面老师说,你还年轻,以后的路很长,现在医学未知因素太多,有些高危离“病患”不要硬揽,因为给不懂的人根本解释不通,病人说你什么,你洗也洗不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对你以后影响很大。工作还是要好好干的。
老师来我们医院坐诊后,又说你怎么回事,你这里缺的药太多了,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我说某药“性烈”,某药“毒性大”没敢用,某药“太贵”怕病人不接受,老师说那怎么行,你这个年龄正是胆子大的时候,要知道医生都是越干越小心的,到我这个时候,你更不敢开了,尤其是你,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畏手畏脚,怎么开展工作?我默默思考老师的话,默默接受,老师来了,又新上了很多药,那天同事很高兴的说老师来了后,用什么药有什么药,感觉真是好啊,我越来越深刻的觉得不能缺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好的一个方子,缺了主药,那是极大的“残忍”。
其实,我有也不得已的时候,有些病基层医院不多见,只要有一个就不得不用,进了开的慢,药房那边也给你压力,谁让我年轻呢。
老师一面教你“小心”,又告诉你“大胆”,其实出发点不同,一点不矛盾。
我老师就是这样,对患者很好,对学生也是是很严的,人都有惰性,不严你也没有压力!包括现在,也会提问我,为什么用这味药,思路是什么?_?实在“良苦用心”!
关于中医的师承,结合自身体会,一些“拙见”,请读者批评指正。文章该结束了,最后还是要感谢我的老师,学生无以为报,唯有脚踏实地,潜心学习,不辱师命,用“疗效”为中医说话!
愿中医难题越来越少,路子越走越宽!
关于中医的真理还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典悠梦
20170723
(喜欢中医,想了解中医的朋友,希望此文能对你能有所帮助,以中医的思维看待中医问题,就会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雅俗共赏,闲话中医:师承②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