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题解】
这是孔子言论中关系到国家大事和为人处世的著名论述,其中“名不正则言不顺”一句常被人们引用。“名”代表的是一种秩序、规范、法则,关系着传统伦理政治的维系。正名的具体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个国家、一个事业,光明正大的理念要讲清楚,只有名分正了,做任何事情才能理直气壮。这是孔子的一个基本的政治观点。
【注释】
①阙:通“缺”。缺而不言,存疑的意思。
②中(zhong ):得当。
③苟:随便,马虎。
【译文】
子路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真是太迂腐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虎对待的。”
摘抄自《华杉讲透论语》
“张居正说,一事得,则其余都得;一事苟且,则万事苟且。”
“胡安国评论说:子路知道食人之食,不避人之难为义,他怎么不知道,吃姬辄之食,本身就是不义呢?”
“凡事开头开错了,往后怎么你也不对了”
//我的感想//
终于明白了一点点“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现在理解为“以身作则”,让对方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也可以说是“用结果说话”,你所认可的东西,在你自己身上没有显示出结果,非要他人认可,势必会被反问一句“凭啥”。
《华杉讲透论语》中读出来“做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对重要的多。”的观念。那看清事态的“正”或者“不正”也就是一项能力了。而这项能力直接影响你的选择,你的选择也就影响了你的未来走向。
另一方面是角色的转换。在家的角色和在单位的角色不同,相处的方法,拿捏的尺度不同。各种关系的融洽度合适,你才更容易做到在家是“好丈夫(妻子),好父亲(母亲),好儿子(女儿)”,在单位是“好领导,好员工,好同事”。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