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知乎上一个人的问题。如何评价Aelita Andre作品。美在哪?好在哪?是否真的属于大师级别?
提问的人附了很多图,我觉得不太直观,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些她作品的特写,这里先贴两张感受一下。
感觉就像是用颜料随便泼的。
作品看好了再来介绍一下这个妹子。由于我不认识这个妹子,所以学习了一下。按照百度知道的说法,Aelita Andre,07年1月9日出生在澳大利亚,9月大的时候开始画画,2岁的时候已经受到全球画坛的重视,不但被冠以“世界十大神童”之名,更被誉为“神级抽象派大师”杰克逊·波洛克再世。2011年在纽约开启了第一个个人画展,年仅四岁。
关于这个问题,既然@我了,那我就不客气了。
老实讲我很反感提问者的这种腔调。什么叫“美在哪?好在哪?是否真的属于大师级别?”想说辣鸡就直说呗,喜欢指指点点上百度贴吧不就好了么,当个键盘侠多开心。到斗鱼贴吧先发一贴,“像陈一发这种丑女人我真不知道有哪里好。”然后再发一贴,“冯提莫不就是个换头侏儒么,真特么恶心。”发完帖子之后再看看她们那些脑残粉开喷好开心,优越感瞬间就上来了呀。反正你看不懂的都是辣鸡,反正只要这些辣鸡比你混得好就是用不正当的方式上位的。你不火,是因为你三观端正,大脑聪慧,冰清玉洁呀。
呵呵,说白了,你不就是觉得她不配,不就是自己心里堵得慌嘛。
于是我首先不想回答Aelita Andre的作品到底怎样,而想说的是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的产品,并不是全世界所有人都觉得它是个好产品才算成功,而是它的用户觉得很好,愿意买单,并且这些钱能够支持其作者能够继续创作新的产品,那这个产品就已经成功了。就像经济学原理并不是讲给大众的一样,因为大众只要听到专家抛出“解决黄牛问题的根本方式是涨价”这样的言论就会跳脚,根本不在乎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逻辑。
Iphone成功么?骂Iphone的多得是,但现在满大街的手机却都跟Iphone长得一个样,所以Iphone从事实上来说就是配得上那份荣誉。锤子手机成功么?锤子手机的市场份额跟苹果比差得远,但是锤子手机到现在还活得很好,并且每次发布会都有一堆人抢着看,所以锤子手机从事实上来说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你说Aelita Andre的作品成功么?反正看上去就是一个熊孩子瞎泼颜料的玩意儿,但是这些作品从事实上来说就是参展了,并且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赞美,所以Aelita Andre就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对于那些不喜欢这个产品的人,作为一个作者,摸着良心说大多还都是希望更多人能够喜欢的。但事实上到底有多少人喜欢也就那样了,根本就控制不了。尤其是那些从来没喜欢过的,反正你们本来就不喜欢,本来也就没买过单。
至于那些批评,不过是小孩子幼稚争强好胜的心理嘛,批评别人的时候只会说你傻逼。自己说不上来对方哪傻逼的时候就只会想着找个第三方希望能够帮他说你傻逼。真特么无聊,人家作品的社会评价好不好干你屁事。你不感兴趣不要看就行了,不停地挑刺只会招人反感。如果真的好奇感兴趣,那你就谦虚地问,孔老夫子作为周礼专家,真入太庙了还每事问呢。Aelita Andre至少从9个月大的时候就泼颜料了,你呢?活了这么大,颜料盒里具体有几种颜色可能都不知道。
遇到一个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不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某方面缺乏认识而是去急着否定别人,顶着个无知的脑袋还觉得优越得不行,毛病。
说回Aelita Andre的作品。一万个观众眼里一万个哈姆雷特,这么泼到底好不好看,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理解。既然问的人是我,那我就只能说我的观点了。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我的职业虽然不是绘画,但也是跟美术相关的,也需要处理跟图像相关的一些内容,所以我有我自己工作时的套路。我的套路不一定就跟权威的理论相同,不过工作这么多年了,至少在应用方面,有些套路也不能说就是幼稚的。
要说关于绘画的套路,就要稍微介绍一下理论。虽然严格来说影响画面效果的因素超级多,但这些因素在大的方向有三个,一个是构图设计,一个是造型设计,一个是配色设计。
对于古典绘画来说,除了构图需要额外设计之外,造型设计和配色设计都是向着“拟真”这个方向走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莫奈的师傅觉得要想画出好看的色彩,还是应该多向大自然中真实的色彩学习,于是他和当时主流的憋在画室的画家们不同,天天跑到外面写生。可由于莫奈是一个高度近视患者,看不清这个世界,这就导致了他的作品全部都是朦朦胧胧的,然而神奇的是,这些限制并没有影响到莫奈画出非常梦幻的色彩。
莫奈的火爆已经是他晚年的事情了,不过他的画法确实颠覆了先前学院派的很多理论,于是这时不管理论到底有没有跟上,他的作品已然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弱化造型的前提下,画面一样可以搞得很好。虽然所谓的“印象派”也是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绘画作品时对其的讥讽,但摸着良心说,这种速写式的色彩有速写式的美,你不能说没见过就讲它是辣鸡,况且再之后哪怕是学院派,其绘画色彩的方式也是都是在印象派的路子上走的。
不过从这以后,这个世界的艺术家们脑洞被打开了,既然造型方面可以不用“拟真”,那么在色彩方面呢?于是我们看梵高,这位的作品就是这样,虽然造型和配色基本上都偏离了“拟真”的方向,但其画面确实很有味道。梵高是个野路子画家,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跟莫奈一样,虽然不管理论有没有跟上,至少艺术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要想画面好看,完全不拟真也没什么问题。
那么既然不需要“拟真”,我就完全可以拍着脑袋干了对么?当然不是。要想好看,不管是构图、造型、还是色彩,都还是要符合规律的。以毕加索为例,这位的作品看起来虽然好像有很强烈的瞎胡闹的意思,但如果去用他的作品套规律,你会发现他好几万幅作品里,出色的那几张都是符合规律的。
至于这个规律是什么,如果我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还要美术学院干什么?但如果只是跟外行聊聊,那么不负责地简单来讲,就是在构图讲究的前提下,造型越不真实,色彩对比越夸张越好看。
色彩有三个属性,明度、纯度和色相,所以色彩在这三个属性中分别都有它们各自的对比。优秀作品的色彩对比分布大概符合“最大面积的部分是低对比,需要刻画的陪衬部分是中对比,重点刻画的视觉中心部分是高对比”的规律。台湾有个画家叫Krenz,他教课的时候属于可以叨逼叨不停点的类型,所以如果看他的示范过程,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家们的心机,甚至你的眼球在看一副作品时是以一个怎样观察方向,全都是设计好的。
那么这个名叫Aelita Andre的艺术家的作品又怎样呢?首先很明确的一点是,她的作品是完全丢了具象造型的,不知道她具体泼过多少颜料,但其展出的作品中,起码在构图设计和色彩设计这两方面很有看头。
不过可能由于她的年龄太小,造型能力比较弱,所以很多作品为了达到对比或者构图的效果,她是给上面贴实物的。
或者是拼接。
虽然没有具象的造型,但在色彩设计方面,有点让人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个孩子的作品。如果她真的天生就认为这样是美的,那么这姑娘不是一般的有天赋。
那么Aelita Andre现在到底是不是大师,这就要看如何定义大师了。
如果对大师的定义是,有一套成熟的生产作品的方法,并且能够把这个方法运用到非常熟练,可以持续地产出质量水平稳定的作品。那么既然她已经拥有办展的实力了,不是大师又是什么?就像当年的莫扎特一样,年纪轻轻就有了一整套创作音乐的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并持续地产出音乐,即使他的音乐个人特点非常鲜明,套路感十分强烈,但这些都不影响他大师的身份。
但如果说大师的定义是指对于本专业的技巧造诣很深,其作品对专业有着颠覆性的影响。那Aelita Andre就差得很远了,且不说她没有莫奈和梵高那样革命性的突破,她的素描功底到底怎样都不清楚,她的作品不过是很像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罢了。
况且现如今CG当道,软件的便捷可以让艺术家进行无限制的试验,不少艺术家早就认识到了整体色块设计对整体画面切割的重要影响,别说像穆林斯这样真正的大师了,只要是以美术作为人生目标的学生都十分清楚这里面的道理,并且在不断尝试和应用着。如果Aelita Andre创作作品时依靠的仅仅是自己的感觉,那她今后面对茫茫多的优秀作品时会不会认识不到自己的优势到底在哪里,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这样的打击对她的艺术道路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即使她是个天才,但要想让自己在专业上造诣很深,一样需要系统的训练。
不过她还只是个孩子,虽说年轻就拥有无限潜力,但是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