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改朝换代的梦想实现了。接下来,她将从政治斗争和朝堂清洗中转身出来,打理她一手开创的武周王朝。
这个时候,她忽然发现,要理清朝政和防御外侮,她手下没有多少象样的人才。这些年来,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武曌除掉的人太多了,其中就有很多帝国最杰出的人才。文臣方面,有裴炎、刘炜之、岑长倩等等;武将方面,有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等。除了这些顶尖人才,无数个谋逆案中被牵连而被杀头流放的官员成千上万。帝国中高层经过残酷的反复清洗,基本上已经凋零殆尽。侥幸逃过清洗的人,已经成为惊弓之鸟,要么就是心如死灰,要么就是苟延残喘,哪里还有什么理想信念,又哪里还存心报效国家人民。
朝堂上如今剩下的,大多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或是投机分子,为了荣华富贵不惜一切。这些人,用起来固然可以收一时之功效,奈何缺少定国安邦的本事,当不得大任,上不得台面。
好在帝国广大,读书人也只有读书入仕这一条路可走,人才也会不断涌现,在治理国政方面,武曌陆续提拔重用李昭德、娄师德、狄仁杰等人,对他们极其礼遇。在这些人的打理之下,帝国渐渐地恢复了一些元气,政治总算重新回到了正轨。
与裴炎、刘炜之不同的是,上述几人并不会选择与武曌彻底决裂这样的决绝方式,他们采取的策略是以自己的能力通过成为武曌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然后对其施加影响,以图最终挽救这个伟大的帝国。
自从武周建立,继承人问题就是武曌的一块心病,也是帝国政治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从武曌的角度来讲,她肯定希望把位子传给武姓侄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武姓江山,保住她这么多年孜孜以求最终取得的胜利果实。但是立武承嗣或者武三思为继承人,至少有两个重要问题难以解决。一是无论武承嗣、武三思还是其他武姓子侄,都能力不足以及缺少政治根基,是无法长久地保住这个果实的。他们都只是因为她这个姑母才凭空得到了权势富贵,如果一旦她不在了,那么被她以强势手段压住的势力势必反扑,她这些亲戚是根本无力抵挡的。二是这些子侄虽然姓武,但是跟她并没有多亲,一旦他们心愿得逞,他们就可能翻脸不让人,那么她死后的待遇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武曌的这些心思当然逃不过李昭德、狄仁杰这些人锐利的眼光,于是,他们不断对武曌施加影响,让她立儿子为帝。
前皇帝李旦,现在的日子更加地不好过。他被武曌赐姓武,对外的名义是皇嗣。光这个名分就很尴尬,住在东宫却又不是太子,被母亲防范,被武承嗣武三思算计。这对李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折磨。
一次,两个官员未经武曌允许就去东宫看望李旦,武曌知道后,将二人腰斩。
又一次,有人举报李旦意图谋逆。武曌派来俊臣去审理此案。接到指令,来俊臣立即将他所有刑具搬到了东宫,准备对东宫的太监宫女一一一用刑。东宫所有人光听到来俊臣的名字都吓得瑟瑟发抖,再一看到这些残酷的刑具,更是心神俱裂。幸好东宫有一个平日里不起眼的乐工站了出来,大声为李旦鸣冤,并一刀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这一事件震惊了武曌,终止了对李旦的审理。李旦因此逃过一劫。
但是李旦的磨难并未停止。一次,他的妻子和爱妾进宫请安,却再没出来。后来李旦称帝后,在后宫中挖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二人的尸首,只得为她们立起衣冠墓,以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