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方法能解决人生中99%的烦恼?我会选课题分离。
这句话是阿德勒说的。
估计你和我一样,会感到质疑。“课题分离”,仅仅简单的四个字,就能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
今天继续读《被讨厌的勇气》,让我们一起探知关于“ 课题分离 ” 的秘密。
/01/
课 题 分 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原文
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我的事。然后做到,让你的事归你,让我的事归我。
如何区分这是谁的课题,阿德勒说,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
比如,一个孩子不好好学习,后果是由孩子自己承担,所以学习这件事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如果父母强行要求,就属于干扰了他人的课题。
那么,孩子学习父母就不管了吗?不是的,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的课题是如何帮助孩子完成他的课题,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帮扶孩子,并非极端管控或者放任自由。
再比如,面对别人寻求的帮助,我们不知如何拒绝,碍于面子或者怕对方失望而陷入“犹豫”中。课题分离认为,帮与不帮是我们的课题,我们考虑能力、时间和意愿即可做出决策。而对方会有怎样的情绪,是对方的课题,高兴和失望都是由他自己来承担的。
总之,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需要承担不属于我们的压力。
人和人之间要有一个界限感,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人生就能简单化。
/02/
拥 有 勇 气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原文
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写到:“我爱你,与你无关”,就表明课题分离的含义。我爱你,是我的课题,你会不会爱我,那是你的课题。
课题分离并不复杂,但实践起来却不容易。
因为生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总是不能逃脱“活在期待中”的羁绊,似乎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就是理所当然。如此,我们总想要去干涉别人的选择,自认为不足时又容易被别人干涉。长此以往,形成一种纵向的人际关系,这是相互比较的关系,也是烦恼的根源。
如今,社会和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当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外界的认可上时,留给自己成长的空间就会变得有限。因此,作者岸见一郎进一步建议,我们应该多构建横向的人际关系。
横向的人际关系是彼此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像是处在一个平面上,大家只是成长的节奏和功课不同,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但不会强行压迫和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心理失落要面对,比如拒绝别人后的尴尬,比如独自面对的孤独,这些都需要我们拥有面对的勇气。
当然,课题分离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让我们有空间长成一个成熟的个体,再彼此相依。当我们这样去经营人际关系时,我们就能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幸福。
就像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03/
共 同 体 感 觉
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原文
课题分离会不会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呢?
阿德勒在提出"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然后给予解决的方法是课题分离,同时,又提出“共同体感觉就是人际关系的终点”,也是幸福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
我们从书中所讲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三点来思考共同体感觉。
01 关于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不是自己明知做不到还在暗示“我能行”“我很强”的谎言,成为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一种“善意”。如果未达到目标,甚至还会继续欺骗自己说“下次我一定行”。
该怎么办?接受现实的“我”,如果“我不行”,去了解到底不行到什么程度。
比如公众号日更文章,当下我做不到日更写作,反思每周1更的可行性。当大家都在快跑时,我是否可以接纳自己的慢速度,是否有勇气先把周1更做起来,是否拿出勇气先动起来再提升呢?
如果可以,这就是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就是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
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接受自己,就是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贪恋外界的认同,让自己不活在被认同的圈圈里,使自己不受外界环境以及评判的影响。
02 关于他者信赖:
信赖,不是信用,是指无条件的相信。
相信他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打造,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当然,相信的反义词是怀疑。我们有时会怀疑被利用、被欺骗,如若做到课题分离,将导致被利用被欺骗的“背叛”分离出去,那是背叛者的事情,我们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此,关系就简单的多了。
但这种课题分离做起来很困难,切需要刻意练习。要相信他人,就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得关系,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做朋友,就需要选择信任,否则,就直接剪断关系。
假如真的遇到了背信弃义的事情又怎么办?做到自我接纳,接受现实,悲伤的时候只管悲伤。
所以说,做到“他者信赖”的前题,是要能够接纳“这个我”,也就是先有“自我接纳”后才能“他者信赖”。
03关于他者贡献
阿德勒认为,幸福源于对他人的贡献感。“他者贡献”是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做到对别人有价值,哪怕是暂时的微小价值,也是有价值的。
他者贡献,我们可以理解为:利他主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对别人有用。
比如为陌生人指路;给别人让座,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感受到被需要,这就是一种幸福。所以做“利他”的事儿,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体验到幸福。
请注意,他者贡献,不是自我牺牲,我们不需要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
所谓的因工作忙而逃避家庭责任,丢失了个人在家庭生活中的贡献,其实就是一种以工作为借口的逃避。只考虑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公司这样的共同体中,员工收获工资理所应当,但员工除金钱之外还要有价值体现,在工作中得到“我是有用的,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被别人需要的”,而这种感觉能够带来归属感,体验到是自然而然的愉悦快乐,不是通过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的尊重和肯定。
“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我们视为寻找归属感的过程中的引导之星,有了它们我们便不会迷路,即使被人讨厌,也可以自由地、认真地过好当下的每时每刻。
生活中我们有不同的角色,身处在不同的共同体中,如能好好体验共同体感觉,体验更多的共同体,体验更大的共同体,比如家庭、学校、单位、国家,融入其中就可以获得幸福。
写到最后
好了,截止本篇,《被讨厌的勇气》已经分享完了。
虽然本书是通过岸见一郎这位哲学家对阿德勒思想的过滤,但是,从中获得的知识帮助我们解惑心结是显而易见的。
改变人一生的力量,要看自己能否鼓起了迈出一步的“勇气”。如同作者所说,“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愿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勇气!
最后,让我们用书中的话给予结尾:
人生最大的谎言是纠结过去,关注未来,而忽略此时此刻。起决定性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愿我们,未来明朗,活在当下,拥有获得更多幸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