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悟到了,为什么视频号或心灵鸡汤中都提到要多读书,提倡保持学习的状态,拥抱新事物。不论多读书还是多交朋友,都是为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僵化固定,让自己的思维模式转变成学习成长型。
我们从小生长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都避免不了一定的局限性。想要拓宽认知和眼界,不局限于书本或朋友,也可行万里路来实现。记起1986年的秋天,我读初一,当时的男同桌姓赵,是来自一个富有的家庭。有一天下午他带了几个木质椭圆壳给我,告诉这叫核桃,还告诉我用门夹下,里面就能见肉,甜滋滋的,比花生好吃。那时家庭贫穷的我,从来没听过核桃二字,更没见过核桃的样子。我接过来,硬邦邦的,观察一会,我压根不相信同桌说能吃。当时的固定思维主导了我的脑子,我认为同桌逗我玩的,后面直接将核桃还他了。等我真正接触到核桃,可能都是十年后的事。有次带孩子去延安旅行,看到树上挂的核桃果,也买过摆摊的新鲜的水嫩的核桃,徒手剥后黑粘粘的,我想起我同桌的核桃。想到那天下午他带了十几个核桃分给了关系好的同学,为什么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把核桃还给他。那时就是我思维模式是固定,没有学习或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应对法只是简单粗暴地排斥。再到参加工作时,从来见过传真机,但是我很快的就学会使用,因为眼界拓宽了,有了学习新东西的能力了。
的确一个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上的觉醒。第一次是从固定思维觉醒成成长思维,不再抱怨命运,相信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方法和努力去改变。第二次是从利己思维觉醒成利他思维。一切物质回报的果,皆来自于对他人创造价值的因。第三次是从黑白认知觉醒成系统认知,不在于简单的是非对错去解释发生的一切,接受这个世界是复杂且不确定,但又能够理解一切的复杂,源自固有的简单。完成这三次觉醒,才真正意义上拥有掌握人生的钥匙。
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是性格,也不是努力,而是一个人的心智。心智是拉开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核心观念,你如果想改变命运,那就要提升心智。
心智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自我觉察、自我反思、掌握情绪、知行合一、专注忘我、无我利他,找到自己。
第一阶段就是你对自己的言行毫无觉察,一切行为完全依托本能。这个阶段我们把它叫做动物本能阶段,对自己完全不自知,俗话说就是说话办事不过脑子。
再来看第二阶段,就是你开始关注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了,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会这么做,凡事懂得思考了。我们把这个阶段,叫自我反思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他不会抱怨外在的人和事,开始全方位的反思他自己。记得列宁曾说过,当一个人学会反思时,他将步入一个伟大的开始。
第三阶段:逐渐接纳自己,减少内耗,心态趋于平和稳定,自我与本我没有对抗,这叫掌握情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基本不会由情绪控制自己,会变得非常理性。一些外界的干扰、评价、嘲笑、讽刺都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的影响,他只专注做好自己。
第四阶段:经过长期的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后,行动力开始越来越强,加上时间管理和心态管理,会变得越来越自律,由大脑意识来控制行为异常的专注,而行动时呢会有行动来验证他的思想,执行力超强,我们把这个阶段的叫知行合一。
第五阶段:进入极致专注的状态,对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进入完全的疯狂痴迷状态,我们把这个阶段叫专注忘我。进入这个阶段的人会迸发出超强的领袖智慧和魅力。
第六个阶段:生命力创造力逐渐增强,内心会不断涌现慈悲,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叫利他之心涌现,进入这个阶段的人,开始真正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众者众人利之,身边的一切资源呢将会源源不断地向他靠拢。
最后一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开悟。觉醒到了这个阶段,他会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目标,然后专注恒久为之奋斗一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找到自己,他也真正知道了我是谁?明白了我从哪里来,想好了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