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时候,一心只想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越远越好,慢慢的,开始想家,开始怀念父母,开始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我们已经习惯现在的生活,而父母也舍不得他们生活几十年的乡土,奔儿女而来。
也许有难以抹掉的乡愁,可是随着回家的时间区间越来越长,发现家乡已经慢慢的回不去了,高中求学,期待放月假,放寒暑假,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大快朵颐,大学求学,半年回家一次,寒暑假想着的是能早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成家生娃后,逢年过节回去似乎只是单纯安慰父母的心,尤其人到中年,春节就是一趟长征。
掐指一算,毕业20年,在外也就过三四个春节而已,其他时间都是千里奔波回到父母身边,开始,期待春节,回到家乡,去亲戚,邻居,同学家串门,带点特产,聊点家常。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回家,却只喜慵懒的窝在家里,不想见邻居,也不大去约同学,或者参加聚会,总想静静陪着父母即可,安静休息几天就好。
今年春节,和弟弟妹妹们聊天,聊起小时候我们镇上的电影院,录像厅,桌球室,现在都是远去的记忆了……而现在,走在大街上,除了各种商铺,就是隔几家店铺遍存在的麻将馆,春节人气最旺的就是麻将馆。
国家的小城镇政策,也让原来散居在深山的村民们,很多都集中在镇上建房。稍微有点想法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城里安家,山里虽有不少洋气的花园楼房,也基本都是老人在居住。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集中,同时也是垃圾集中了,年三十,爸爸带我去上坟,瞅见了所谓的垃圾处理站,真的是触目惊心,没有任何分拣和深埋处理,只有唯一的焚烧,这对土壤和空气得是多大的污染啊,有义愤填膺的回乡青年寄希望上书上层机构,改变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估计也难见成效,毕竟,开年后,年轻人都回城工作,留下来的,为了政绩,为了一团和气,大概也慢慢也会淡忘此事。
记忆中成片的沃土,现在基本都是荒芜。还愿意耕种的,基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留在家里的年轻人,都想赚快钱,轻松钱,谁还会惦记那几亩薄地啊。
小时候,邻里相亲是纯朴的,大家互帮互助,农忙时节,大家都是组团,挨家挨户,一家家忙完,现在,基本都是谈钱。而我,不大愿意再去串门,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愿意跟乡亲们谈钱,他们会关心你一年挣多少,你的公司养了多少人,还会告诉你,谁工资又是多少,谁挣得最多,谁一年要发多少工资,其实,领薪水的也好,自由职业者也好,小企业主也好,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只是,大家习惯了去掩饰自己的痛,而彰显最美好的一面,慢慢的,发现和邻里们的话题越来越少,彼此打个招呼,问声节日好,祝福一下来年有个好收成,仅此而已。
偶尔去趟镇里的超市,见到那些山寨的百货,还是很揪心的,也许存在就是合理,但是道德体系好像临近崩溃。
我怀念家乡,挂念父母,可是,家乡已经回不去了,不适应家里的怪诞人情风,不喜麻将,不喜攀比,更不喜东家长,西家短,注定我呆在家乡的日子是孤独的,我回去,只为静静陪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