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提到“游子思乡”的主题,人们总会想起这首散曲描绘的画面。
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凄凉与温馨交织的情境里,抒发了一个天涯飘零人,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当年学习这首散曲时,我曾在脑海中想象过游子还家的场景。
伴着他乡漂泊时辗转反侧的触动,在乡音未改之际,踏入最初给生命涂上暖色的时空。那时人们会不会遇到“儿童对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种近乡情怯的复杂心情,又当用怎样样的语言来表达?
当读完作家刘亮程所写的《在这样一个黄昏里》,忽然间觉得当年的问题,在此刻找到了答案。
思与愁,念与哀,这些复杂的情感,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在这样一个黄昏里,我想一个人回来,和一粒尘土落下,是一样大小的事情。”
“我突然出现在村子中间的马路上,晕晕乎乎,仿佛我一直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多少年,这一刻突然看见——一个长大的、正在老掉的自己,站在马路上,一副茫然样子。”
他回来了,在一个黄昏。
隔着一段长长的分离,他的心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浅浅晃荡。
这里的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曾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一次次描绘这个村庄里的草木、动物、风、夜晚、月光和梦。
他仍知道,脚下的路一直穿过村子,通到北边的荒野里,将村子分成大致对称的两长溜子。
他仍清楚,站在沙梁上看,黄沙梁村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鸟,随时都可能飞掉。
他仍记得,一到晚上夜空就显得拥挤,地上稀疏地摆着些房子。梦境里他们飞起时,从没把房子驮到天上去。在天上他们没有房子,所以飞来飞去都原落到村庄里。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人家却不再是那些人家 ,他还能找到自己的气息吗?
曾经,村里的老榆树大都长在几个老户人家的院子里,树上经常能落大鸟。
新来人家的树上从没有这种福气,连鸟都知道那几棵小树底下的人家是新来的,不可可靠。
“一户人家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清楚他会干出些啥事。老鼠都不太敢进新来人家的房子。蚂蚁得三年后才敢把家搬到新来人家的墙根,再过三年才敢把洞打进新来人家的房子。”
他不知道,对这个村庄而言,自己算是老户还是新户。
眼前的太阳就要落地了,还有半房高。这时的太阳就像与他年龄相仿的一个人,面对面站着,手伸过去,能和平射过来的夕阳亲热相握。许多年前他也曾亲手握住这里的缕缕阳光。
在这样一个黄昏,他回来了,回到了他的村庄——黄沙梁。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让读者在耳濡目染中,熟识这个地处新疆沙漠边缘,荒凉偏僻的小村庄。
刘亮程在黄沙梁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这段生活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也正是因为小小村庄的宁静与孤独,让他的写作风格独特,文字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独特的纯真和瑰丽。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
可以说,“黄沙梁”是刘亮程的精神故乡,也是读者们心中那个遥远而又亲切的地方,它承载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纯真岁月的怀念。他尤其善于从细微处入手,让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从笔尖流出,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的思考。
读刘亮程的文字,我们仿佛能走进那个充满生机和故事的“黄沙梁”,领略到其中独特的魅力。
在这样一个黄昏里,他回到了村庄,回到了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