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4-04-17壹点伍亿上书房
01
自诩为宇宙第一网红的咪蒙,在她还没有红得那么有争议的时候,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名为《圣人请卸妆》。
对于是否和大家分享这本看起来不够正经,更可能被人斥为一派胡言,对历史及历史名人极度不尊重的书,我也是犹豫过一番的。
直至看到有一个读者在评论中留下这么一句话:“如果我高中的时候看到这本书,难道还会把历史书无情地丢到一边吗?” 才轻舒一口气。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对于历史的概念只是读书时的那些书本片段,那些个考前狂背朝代、人物、历史事件,考完就全忘记光光的记忆。
当遇到一本能把枯燥的历史说得如此有趣的书,并激发要去将书中提及的名人一一补齐相关知识的欲望时,那么就不能算是一本完全没有意义的书。至少,它摇醒了一个历史盲。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本几年前买来时就饶有兴致一口气读完,而时隔几年翻出重看时,仍然一边笑一边停不下来的读物,我有什么好觉得羞愧的呢?
不就是用了点重口味的词汇,以及作者个人风格明显的独特视角,导致这书看起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那么“高大上”嘛?!
要说究竟是什么样的个人风格和独特视角呢?我先摘一些副标题给你们感受一下:
《影帝郑板桥》《情圣杜甫》《青春期李白的性与暴力》《柳永:北宋方文山奉旨泡妞》《辛弃疾:文坛杀人兴趣小组组长》……
难怪,有人说要先做个提示:胆小者、装正经者、较真儿者,尤其是学院派,请谨慎阅读此书。
02
这本书的结构是每一章写一个人物,表面上是历史人物的重口味八卦,实质上却是一种对世俗和传统的调侃。
书中说庄子把玩泥巴这种很无聊的事变得很有趣,而作者也力求从各种无聊的历史著作中,读出有趣的狗血八卦。
学术上来说,这本书有许多内容和说辞是经不起推敲的;内容上来看,也有把资料东拼西凑之嫌;但是在娱乐上,倒是切合了时下的大众口味。
借古讽今的意图也有,不过用力不够,大部分也只是用现下熟悉的段子调侃一番就作罢。至于读者愿不愿意去深作联想,作者就不用负责了。
但是,在本书的自序及后记中,还是能看到作者终于正经下来所吐露的真诚:“事实上,我写这些不靠谱,不着调的历史,确实有个卑微的愿望,希望能够启发一批人:不要太听教材的话,不要迷信所谓的常识,不要恪守老旧的规律,带着一点积极的怀疑精神,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古人,审视自我,审视现在的这个世界。”
关于这一点,我确实有个实在的感触:
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鲍叔牙真心待友》,是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管鲍之交”的几个典故节选编写的。
比如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本金,管仲出力,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要多拿。
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比如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比如两人在齐国做了官,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鲍书牙不以为意,而当他知道自己继续做官会对管仲的升迁不利时,则毅然辞官回乡,连齐桓公的挽留都坚定回绝。
对于十来岁的小学生,书本教会他们的是鲍叔牙的识人,大度,体谅。却没有提管仲是受之有愧,还是理所当然。
但是读了咪蒙的解读,读者就会想要问:“为什么? 鲍叔牙为什么要如此为管仲着想?管仲何德何能,真的值得这样的友谊与知遇吗?”
孔子曾评管仲: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在孔子眼中,一个“礼”字的分量是很重的,所谓“克己复礼为仁”,管仲既不知礼,又何言仁?
03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带着质疑或个人的思考去看待每一本读物才是我们读书的意义,并能因此得到不同的收获。
这其中不仅是应试的教材,不仅是专家学者的著作,也包括这样一篇可能不太严肃的八卦文集。
正如书中开篇所说:“人在童年过后总是不知不觉变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开始太过于相信一些蠢话:爸妈说的,教材上印的,领导说的。”
我们在接受每一条“真理”前,已经顺利地把自己调成默认模式,因为这样最安全最省力——至少不用太花心思,你就能成为乖孩子好学生乖员工,以及成为一个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僵尸。因为我们忘了发问:“这是真的吗?”
有人评说:《圣人请卸妆》从学术的角度,是完全不能看的,从内容来看,基本都是拾人牙慧,东凑西凑的。作者自以为幽默的语言和审视者的角度让人觉得不舒服。耍宝耍得太过也会让人觉得厌烦。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出书方式。
也有人评说:《圣人请卸妆》一文的文本价值在于史料的趣味解读和适度想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让人想读、爱读,在此基础之上,才有探索其他价值的意义——它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尽管它也未必全面、未必全然对应史实(实际上也不可能),但它打开一扇门,邀请阅读者进去看看。
所谓圣人的另一个面,去掉“圣”字以后的“人”的一面。由此发散出去,单线行进的思想则开出许多分叉,在“圣人”的身体上贴上无数只“动作感应器”,最终,立体的数据反馈回来,形成丰满的认知,凝练出各异的但开阔大度的价值观。
你们会站队哪一派呢? 不妨读读看一起分享感悟。
书中金句摘抄:
★冯友兰说,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它自己的价值标准,毫不需要。知道如何做官、如何泡妞就足够了,至于科学,那是社会的阑尾,敬请切除。
★我们不可能讲伟人的坏话,因为他们都完美无缺;我们也不太挑死人的毛病,因为中国人热爱死人,“死者为大”,人一死,道德层面自动升级,普通的成为美好的,美好的成了崇高的,崇高的成了不朽的。
★中国一直不流行“改变世界”,更优化的方式是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成熟的标志就是向世界屈膝。可墨子却如此晚熟。哪怕他拒绝,他抗争,这世界可能还是没心没肺地存在着,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遗忘。有些事之所以美好,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有的怨怼和满足都是因为缺乏远见而已。当你超越世俗的得失欲和功利心,就会像大鹏鸟一样,拥有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雍容气度。
本文由壹点伍上书房原创,请尊重版权!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伍亿上书房感谢您的阅读,让美妞陪您一起阅读,一起感悟,一起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