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我们总想着远方
因为,远方有梦想
远方,有心心念念的漂泊
好像踏足别人的城市是一种潇洒
远方,有一剂感人到死的文艺
没有流浪过的青春不像话
远方,也有迫于生计的无奈
正如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远方
老来如何,可有想过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年轻人的梦想
可生活呢 往往不是你选择一座城
而是某座城留住你
然后就是一生的逗留
都说宏村归来不看村
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
什么是村,最有体会
木头雕成寸草心 繁华过后尘归尘
在大城市吸尘的日子
远多于在静谧乡村
每每回家为娘都会打趣,城市味十足
笑应,难掩乡土气息
慢慢懂得,为何人老都想落叶归根
因为越接近黄土黄泥黄沙
我们的心灵越纯越净越淡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不过繁华一梦
一抷黄土满屋稻香 寻得一份心安
人如土,尘归尘
走过一个轮回, 追求的还是一份淡然
你知道的,每一个你到过的地方
能留住你心的,不光是风景
更有那人
什么时候喜欢上这座小城
是看了如诗如画的风景
拜访了有文化的大地主之家
踩着石板路 自以为撑着油纸伞
惬意行走雨巷中
这些都是 通俗的喜欢
真正喜欢是在夜晚客栈小木屋中
回忆起遇见的一个个年迈的背影
当你欣赏着白墙青瓦水墨山水时
是不是有些细节被你忽略了?
在这座诗意般的小城中
忙忙碌碌的究竟是谁
街边摆摊小贩
河边洗碗的背影
小饭馆的老板
卖毛豆腐的
雕竹筒的
路上挑担的
但凡你所看到的忙碌身影
你以为那该是年轻人
可是猛一回味
都是老人
在这里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为散心
为度蜜月
为实地写生
为重走青春路
而来来回回好几遍
我们从村前走过村后
抱怨着
吃的少 地方小
住的简陋 夜晚凄凉
但是过后又恍然大悟
这本就是一座老人之城
年轻的,到这些年老者之家拜访
他们已经尽己所能, 招待着远方朋友
除此之外,他们还真诚笑着接纳所有人
最微妙是
你在一座老去的城中
却倍感时光正好
感动于细细道诉毛豆腐长毛原理的老奶奶
不怕泄露所谓秘方
甚至鼓励你回家自个儿制作
为你所好的口味跑前跑后的阿婆
慈爱细诉板鸭沾各种酱有各种滋味
不管你是否消费都会热心招呼
青花瓮,红盖头,满室酒香
坊前阿姨,欢喜道着此番女儿红如何酿制
抿一口,尝到做女儿的甜蜜
简陋的小屋,窄小的门面
若在大城市当是鲜少踏足的饭馆
没尝到舌尖上的美味
没遇到如店名般青年男女
却见证了年过半旬的夫妻
相携经营着他们的小店:
招呼,下单,掌勺,收拾,洗刷,换炭
也许你会讶异炒米粉怎会是炒粉干
老奶奶会憨憨笑说 就是这个
你可能会在吃了一口后抱怨着要求加工
不管多忙,她都会温和帮你解决
直到你不好意思再麻烦她
有人说
他们为生活所迫,年老还在操劳
可是
我相信,他们中任何一个人
不用劳动依然可以过着安逸富足的晚年
他们的脸上没有挂着奔波的疲惫
有的是忙碌的喜悦和欢快
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古人今人追求大抵如此
所以才有养儿防老之说
可是身所依,未必心所依
最好的供养,从来不是衣食无忧
而是让老者觉得自己依旧有所作为
那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道尽多少老一辈仍想作为的心愿
又诉说着多少长者受尽子女冷眼后的辛酸
在家时我很少跟啊嬷抢事情做
如果她想做的话
有时常常是我坐着看电视
她在一旁洗着碗,跟我东扯西扯
我有一搭没一搭应着她
并非我懒
而是让她干点事情
比让她无所事事自觉没用更好
你听过老人家常说的那句话吗?
--老了,没用了
我很怕很怕听到这句话
总觉得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所以,努力创造让他们有用的存在
要说景,其实乌镇不比宏村差
可是,乌镇于我,印象已经淡得不行
大家都说那里商业化太严重
确实如此
我喜欢宏村
因为这里夜路不好走
连着几户人家一点人迹都没有
要不是拐角分布些小摊贩
定会误以为误入空城
最繁华的一条街
卖的不过一些自家手工小玩意
还有不地道的地道菜
各种面粉类小吃
仅此而已
简陋,落后
却是一群老人努力忙碌着的家园
我们只是过客
是证明他们老有所为并且乐在其中的陌生人
时光在人的脸上爬满痕迹
孩童的脸不过弹指一挥间
幻成苍老的面容
可是,时间又是那样微妙
当你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百年时光去守住自己的心
当你这一生不管一岁、十岁、二十岁……
甚至一百岁都能由内而外散发笑容
你似乎不曾老去
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
童心
这座小城,你要用散步去感受
最好是,你舍得时光去消磨
唯有这般,尚能体会她的美
也才明白
时光和老人的秘密
那般美好与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