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鸿声切 秋深客思迷
——咏霜降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这一年的重阳节正好处在霜降节气。中唐诗人刘长卿于是登李明府北楼,临高远眺,写下了《九日登李明府北楼》,描绘了霜降节气独特的景物,以及诗人的心情: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九日:指重阳节。李明府:县令尊称。
重阳节登高望远,只见远远的是一片苍茫高低的树林。在湖草里,人烟稠密;在县楼西,山翠诱人。霜降节气,飞鸿的声音更加凄切,秋深时节,客人的思绪更加低迷。无劳白刺史给陶渊明“白衣送酒”,县令早已给“我”准备了一壶好酒。
注释《资治通鉴·唐则天后永昌元年》:九月“周兴以河阳令召见……时同平章事谓之曰:'周明府可去矣。’”胡三省注:“唐人呼县令为明府。”白衣酒:即“白衣送酒”典故,言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
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霜降节气诗。
“九日登高望”,重阳节这一天,诗人登上李明府北楼。登高望远,满眼是一片苍茫高低的树林。在湖草里,人烟稠密;在县楼西,山翠诱人。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在霜降节气里,大雁南飞的声音更加凄切;在这秋深时节,客人的思绪更加低迷,充满着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异乡的风景越美丽,人就越孤独。它总能让人想起故乡的景物。而南归的飞鸿更加让诗人想回归故乡。
既然不能回去,那就饮几杯酒吧!幸好有李明府给我准备了酒,就像白刺史给陶渊明送酒那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用东晋江州剌史王弘遣白衣使送酒给陶潜的“白衣送酒”典故,道出诗人对于李县令送酒的一种感谢。
纵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用典自然,意境深远,写景状物,浑然一体,是为咏霜降诗中的佳作。
北宋大词人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描写了深秋霜降时节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词人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词中抒发了词人以顺处逆、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哀愁的矛盾心境。词人以诗的意境、语言和题材、内容入词,紧扣重九楼头饮宴,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
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霜降时节大江两岸的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词人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词人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词人后半生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再看苏轼的《梨》: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到了霜降节气,梨树上的梨成熟变红了,柔弱的树枝已经快承受不起果实的重量了。这两句用白描手法,将梨果压枝的丰收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蠲”(juān),消除。这梨真是神奇,还没尝到,就好像消除了夏天的炎热干渴;经常看看树上的梨,就有助于消融春冰带来的寒意。
这首诗写霜降时节的典型水果——梨,描写自然,生动活泼,很有情趣。
南宋诗人李钢的《秋思十首·其九》,在霜降时节,感慨时光流逝,人生飘泊:
古后有明训,霜降休百工。
草木日摇落,蟋蟀鸣堂中。
岂不感时节,念此岁复穷。
劳生真一梦,飘泊随西东。
古时就有明训,霜降时节,百业休息。草木日渐摇落,蟋蟀在堂中鸣叫,这样的情况,真是让人感慨,时间的流转,真是无穷无尽。
人生就像一场梦一般,在世间东西飘泊。对回不去的时光说再见,以后的日子请快乐一点。
今日霜降,又到暮秋。
坦然,恬静,让深秋的时光承载着岁月,在这不暖也不寒的季节里任其流淌,如同这个秋天在落叶飘零中渐行渐远……
南宋词人姚述尧的《鹧鸪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首明丽的霜降节气词,一幅优美的晚秋风景画:
玉宇无尘露气清。凭高极目万山横。
霜前白雁初传信,篱下黄花独有情。
乌帽侧,紫萸馨。尊前醉舞拥飞琼。
明年此会知何处,便合抟扶上玉京。
《笔谈》云:北方白雁,似雁而小,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北人谓之霜信。老杜《九日》诗云:“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这是一首明丽的描绘霜降节气景象的宋词。
虽然在词里没有霜降两字,但是诗人特地在备注中说明:
有一种北方的白色的雁子,深秋飞往南方,如果你看到这种白雁归来,就表示霜降节气到了。他还特地点出杜甫的诗中有,故乡的白雁在霜降前飞来。
是的,这是最美的晚秋。天空一点灰尘雾霾都没有,能感觉空气里如露水洗过那么清凉冷冽。
这时候登高,那是极目万里,万山连绵,横在视野当中。
那天上的白雁,告诉人们霜降时节来临,那篱笆边的菊花摇曳清秋,别有向人依恋的感情。
我和你明年此时应该在什么时候相会呢?
希望我们明年在京都过霜降,在北国的山上饱览江山!
南宋词人叶梦得的《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写霜降时节,观将士习射,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西北边防重镇,魏尚、李广都曾在此击破匈奴,立下战功。
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当时,宋朝北方的大片国土都已为金国占领,南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河山,建康城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的重镇。词人此时再度担任建康府知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霜降时节的景象及习射情景。
首二句“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写到了霜降时节,气候已经开始寒冷起来。天凉之际,碧天万里,一片岑静。边疆紧急的战事,催促着西风更加凄紧。这是一个多事之秋,许多事情尚未完成,词人面对国家形势,忧心忡忡。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半夜初听隐隐轻寒的秋风,摇撼着萧萧落叶梧桐。霜降节气,秋声带着阵阵寒意,尤其是“梧桐”意象,给全词笼罩着一层凄凉的意境。半夜三更,词人不睡觉,他表面是在听秋声,其实更在为国事担忧。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写词人年老偶病,在大风之后的寒夜,登上高城,遥望北方大片沦陷了的土地,无奈与客同饮,借酒浇愁,说的是在特定背景中的活动。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二句,写武士操练、演习骑射的热闹场景:天将破晓,鼓棰小击,声声细密而急促;闹鼓声中,武士飞马上场,拉弓搭箭,射向目标。
以上写的都是客观的景物和事象,却又处处表现着词人的内在心情和心理。如:写秋寒以表现词人的老病忧国;写“起瞰”、夜饮等活动,以表现词人的国愁;写骑射活动场面,以表现词人的爱国豪情和民族自强的精神。景中有情,象中有意,所以才能写得情景历历,意象生动,境界鲜明。
下片抒发议论,但议论都被情感化、形象化,而且设客争笑问难,生活气息极浓。所发感慨,同上片写出的时令、气候、活动场景紧密相连,所以毫不感觉突兀。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说词人已到垂暮之年,有位客人同他说笑话,问他这个病弱的老人:你平生的豪迈气概跑到哪里去了?你往昔奔马骑射为谁争雄,还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举手拉弓,弦声响处,便见有双雁从远空堕落。
结尾“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二句,词人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词人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叹病老,而是热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因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而抱愧和感喟。虽有力不从心的悲慨,却仍然豪气逼人,给人以激励和振奋。
这首词以音乐性的语言描写出演武场上的各种声响:风声、鼓声、弦声、笑声,构成了一支雄壮的交响曲,而“碧天、“高城”、“关河”又形成了阔大的立体空间境界。活动于其间的人物也英武豪雄,技艺高强。全词气势雄浑,感情真挚浓烈,所传达的一腔报国热情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