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恋一直是许多电影爱用的题材。
人与兽的爱情是十分禁忌却又令人痴狂的,因为这是人现实生活中一辈子都不会发生的事情。
它充满着未知。
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美人鱼》
就像是小时爱看的肥皂剧《王子变青蛙》
就像是环球怪物系列的《黑湖妖潭》
就像是美到极致的《暮光之城》
其实,在之前我对于人鱼恋是完全不感冒的,甚至是有些抵触的。
我和微博上的一些网友看法一样,认为奥斯卡的最佳影片为什么是《水形物语》,而不是高能精彩的《三块广告牌》,不是刺激紧张的《敦刻尔克》,不是入胜不及的《逃出绝命镇》。
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得到了答案,也明白了为什么男版美人鱼这样俗套的故事能13项提名奥斯卡,并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等,成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
《水形物语》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在二战背景下,美国人在亚马逊抓捕了一条美男鱼,把它关在研究所里进行研究。女主人公艾丽莎是研究所的一个哑巴清洁工,在此期间她和美男鱼日久生情。在面对美男鱼要被恶势力李察解剖的情况下,她和俄罗斯卧底科学博士,邻居老画家,肥胖啰嗦的同事一起救出它的故事。
说实话故事真的简单而俗套,但是影片处理的真的恰到好处,耐人深思。
每个人物都是来源于生活。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
女主艾丽莎是一个天生的哑巴,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她没有爱人,没有亲人,一个人住在简陋狭小的屋子里,每天二点一线,每天的生活单调乏味。
起床,自慰,煮早餐,上班,下班,跟领居老画家一起看电视,睡觉。
单调又重复。
连早餐都是日复一日的白煮蛋。
孤独吗?
孤独啊。
但她本身对生活没有放弃。抵着帽子靠在车窗睡觉,在走廊里跳舞,想象在剧院里高声唱歌等。
有着对生活的热情。
邻居老画家是一个gay,时常去一个便利店买不爱吃的派,家里的冰箱放满了这种派。许多偶像剧里也有这种情景:年轻小伙子为了和自己喜欢的服务员女孩说上几句话,经常去买那里的食物尽管难以下咽。
只是这次是个老头子罢了。所以最后被那个男服务员像个怪物一样唾弃。
能将事物画的栩栩如生,却被二战时期的快时代所淘汰的画家,照片对商家来说更有商业价值。
老头子,一个人,事业不得意,朋友也只有邻居艾丽莎。
孤独吗?
孤独啊。
黑人女同事,就像是大多数家庭妇女一样,照顾孩子,照顾老公,还要日常上班。我想她之所以会和艾丽莎成为好同事好朋友的一个原因是她想要一个聆听者,而艾丽莎刚好是个哑巴。 因为丈夫几年不和她说几句话,所以她啰嗦,在艾丽莎身边才能够叽叽喳喳个不停。
孤独吗?
孤独啊。
男主人公,传说中的怪物。在亚马逊他被当地的居民称为神,尽管,有吃不完的贡品,有受不完的赞扬,但他一个在水下生活,想必也是孤独的吧。更何况被关在研究所虐待的那段日子。所以,两个孤独的灵魂最后结合在一起,不足为奇。
在这四个人物里,我都看到了孤独。所以,他们才会彼此依偎吧。
张德芬有本书叫《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我觉得书名很好的概况这部电影想要传达出来的意思。
孤独是一种不可抗体,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的在他人身上寻找抗体。
而艾丽莎在美人鱼身上找到了抗体,所以她会主动接近他,和他一起听音乐,在他面前跳舞,和他一起做爱。
影片最后,导演有透露一点点:或许艾丽莎前世也是一条水怪,在无边无际的水中,他们只能选择彼此依偎,彼此拥抱。
“你永远不知道我有多在乎你”
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是我挺喜欢的,反派角色李察。他表面是一个拥有很大权利并且虐待美人男的政府官员,象征着二战时期迫害人民的恶势力者。但是影片呈现了他家庭相处,买车欲望,以及面对上司的小心翼翼和对底下员工的刁蛮等等,以及对艾丽莎性的欲望这些完全丰富了他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个角色有太多层次,对影片来说他就如水不可或缺。
在看电影的时候,有许多次都会被吓到。
《水形物语》不仅仅将童话般的爱情展现出来,导演还结合了惊悚的元素。
美术风格极其强烈,将暗黑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我是很喜欢这种系列的。
怎么说呢。
这是一个很温情的电影吧。
在一个无法对话的哑口时代
谱出如此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有点老派复古的生活情景
有点黑暗童话的氛围
确有着普罗大众般的孤单寂寞
总体感觉却又细腻而温暖
所有的边缘人拥抱在一起就能对抗世界
是吗?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