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讲他一生没有见过(好仁者)和(恶不仁者)这两种人,(好仁者)是念念不违仁。念念跟仁相应,这种人当然是非常难找,(无以尚之)没有超过他的,这种人可以说是世间圣贤,(恶不仁者)是降一等,虽然未必能做到念念好仁,但是至少他做到远离不仁者,他能够用力去为仁,而不使那些不仁的人污染自己, 远离恶人,洁身自好,这种人也是非常难的,孔子说这种人他一生也没见过, 甚至孔子讲,即使是用一天时间, 一日,24小时,用尽全力去行仁的,孔子说也没见过。
我们要反省自己,我到底有没有去行仁?这样的人,在社会上确实很难见到。孔子那个时代就说他见不到。那我们现在事隔2500年后。比孔子当年的时代更污染。更难见到。那我们该怎么样去学习仁?孔老夫子讲,要好学。现令社会中找不到仁者。我们从经典里找,从古圣先贤的典籍里找。天天读圣贤书。天天不离圣贤教诲。不愿意跟世间一般人同流合污,这种人虽然不能成为好仁者。也能成为为恶不仁者。但是这些人又是少数。还是少。不仅说在世间名利场中是根本找不到。即使是在弘扬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所里。譬如说像佛门的寺院里,也是非常的少。有多少寺院里头能够做到天天讲经弘法不断。信众天天学习经典不断。这也算是凤毛麟角。孔子这里讲(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我们要感恩……
而学圣贤之道了。能过去力行的更少。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平时是24小时当中。多少时间是用来学习?多少时间是用来做一些不相干的事……自己就明了,学习了圣贤之道。有没有去力行?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行?有没有能一日一夜去行仁道。也是不简单的,不可能说力不足,孔子讲(我未见力不足者)这是勉励我们,静静努力的去落实,去力行,没有说做不到了,譬如说孝悌,孝悌是为仁之本,孝悌难不难做到?说难也行,说不难也行,难在哪里不肯做,找借口。肯做,没有难事。这件事情又不是求人,事是自己了,求自己有何难?求别人你说难,那情有可原,求自己那就不难,就看你肯不肯去做,你肯去做就不难,就像孔子这里讲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就是问问我们,用力去落实,你这一天真肯干,没有说做不到了,没有说力不足了。就像我们如果喜欢干的事,就会想办法去学习,去做成功。就像大家当了妈妈。本来也都是做小姑娘,啥都不会干了,妈妈为母则刚啥都学会了……
颜回(克已复礼为仁)改自己的毛病习气。遵循、恢复我们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德,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丝毫违规。这叫克已复礼,这是为仁。不能只学了这些名词术语。做事跟我们的生活完全脱节。……知行而一,知而不行,道非我有。
(恶不仁者)是讲我们的心态。对不仁德的思想。行为、念头、要放下,要舍弃,这叫(恶不仁者)。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个(不仁者)不仅是说包括说那些恶人。我们不要跟他们来往,我们不要受他们的牵连。这说的是表层。最重要的是我们思想里头的不仁。那个不仁的念头。不善的那些念头。不能够让他夹杂进来。污染我们的身心。这是自己跟自己做斗争。把那些不善不仁的念头永断。不让他起作用。不让他做主宰。不善的念头一起来。立刻把它放下。这就是(用力力足处)也就是功夫得力处。
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只要你肯干,你就先从一日开始做,一日尽全力的来观心,防范不仁的念头起来,可是会不会起来呢?会起来的,因为这是习气,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些念头起来都属于不仁,那起来怎么办?一起来立刻观照 ,你能觉察他,立刻就把它放下,不要理会他,归心于仁……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才动既觉,觉之即无)念头一动,立刻就绝悟,一觉悟到,立刻把它放下,他就没有,这就是(用力力足外)这就看我们行深的功夫。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