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何尝不是那只青蛙,窝在自己舒适区,被困在自己固有的交友圈,认为人生就是这样,生活就是如此,然后,把一切归咎在命运头上。”—— 德卡先生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呆在这个舒适区里,就觉得非常舒服,一旦离开这个区域,就会觉得特别不舒服。
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小老鼠在原来的窝里觉得非常舒适,一旦出去就感到彷徨、无奈,甚至恐惧,所以它不愿出去。这个窝就是小老鼠的“舒适区”。
在舒适区中,人们处于舒服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感觉很舒适,但却放缓了进步的脚步。而一旦跳出这个领域,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及变化,就会觉得无所适从,甚至四处碰壁。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舒适,逃避张力的,但如果总呆在个人的舒适区里,就不会有任何变化,也不会向前发展。
【2】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虽然这不是一个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是真的因为这些朋友开阔了不少的眼界,学习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
这些朋友行业跨界很广,有做推广宣传的,有做公号的,有做软件安全的,有做融资的,有同为金融圈的,甚至有做安保方面的。不过共同的特点就是很有趣,非常聊的来。在聊天过程中也能有不少意外的收获。
其实你问我怎么能结识这些新朋友?简而言之,就是能跨出认识的第一步。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愿意呆在让自己舒服的那个圈子里。
出去一个会议或宴会,总是最先找认识的人;出去唱歌或吃饭,一大帮人,总是大部分时间跟最熟悉的人聊天;……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多跨出一步,结果就会很不一样。跟陌生人聊天会不会没话题?他会不会不愿意跟我交谈?我们摒弃这些顾虑后,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持续地呆在自己熟悉和舒服的领域,其实是某种逃避自我的行为:我们的人格注定有我们不舒服不愿正视的部分。
然而,这不代表你“跳出”“心理舒适区”就一定能够成功。比方说一个很内向、习惯独处的人不停地强迫自己参加各种社交,实际的结果很可能是让自己非常的疲惫而又没什么收获。
如果放在“成为你自己”的框架下,那么这个人可能需要去探索自己想要变得外向的动机,除了每个人都有的渴望人际关系和他人关怀等社会性需要,可能这里面还有对自己内向个性的否定和厌恶。
他可能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自己确实不是习惯广泛与人交际的个性。但这不意味着他不可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相反,通过他自己的个性,比方说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他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小圈子,并且拥有外向人格的人可能不容易有的交情深厚的朋友。
【4】
不管是谁,生活总有这样那样的苦难和不如意。 问题总是会一直出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不会是那么让你舒服的。
跳出舒适区可能也有挑战自己的意思。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对未来的追求和外界施加的压力,一个人很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第一了解什么事自己能够做到的,而不是励志书籍鼓吹的。第二是了解什么是自己的真正渴望,而不是励志书籍吹嘘的炫目成功。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真正渴望,没有人愿意忍受改变的痛苦。
总之,拥抱陌生,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总是对自己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