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说到沟通,先谈谈健康,人的健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往我们只注重身体的健康,忽略了心理健康,使得一些孩子的心理上出现的原本非常小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
其实,很多人在成年后出现的心理疾病是和他早年甚至是幼年时的经历引起的。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基本确立。
作为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孩子和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了,有些事情孩子宁愿和同学讲,也不愿意对父母讲,和同学打电话讲个没完,和家长的话却很少,有时还没说几句,就会顶撞父母,甚至不理不睬。
我们当老师的也感觉到现在的孩子生理上成熟得早了,使得他们在心理上的变化也比较大,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对父母或者是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较浅,思考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出现偏激、冲动,极端的行为,更容易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习惯产生认同感,如果家长不予重视或教育方式不当,过分的溺爱和偏护,可能就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老师和家长,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更应该关注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
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 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家长的排斥和反感。
孩子听到家长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其实,在孩子学习不努力时,家长可以利用他们的自尊心来教育,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 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
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
3, 容易受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很多父母,从一开始就为孩子的未来上学打算,买学区房、上好的幼儿园、小学,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甚至重点中学的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提供些建议,以供孩子已经上初中或者孩子即将上初中的父母们参考:
1, 多再放松的状态下和孩子聊天,或者聊些放松的话题,不仅是讲学习上的事,也要多聊生活上的事。
放松的状态下,孩子才能和我们聊起来,而且不要用教导的语气说。
2, 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当别人面批评、指责或评价。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 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比方说,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或听音乐,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不玩手机,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 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要有原则,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这种威信不是靠对孩子严格管理或者用父母的威严做到的,而是自己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能让孩子敬佩。
5, 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 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和孩子交流,同时,让孩子指导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 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父母不能粗暴地干涉孩子交友,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比如,聊天中,讲讲自己是怎么选择朋友的,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不同的朋友不同的影响,这样,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会怎么选择和判断朋友,切忌说教。
8,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比如“你觉得呢?”“你认为怎么做更好些?”“好,就按你想的方法办”等等,
9, 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得到的是责备或埋怨,就会越来越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当然,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而是说,要关注成绩背后的原因,不要停留在情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