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米19点就睡觉了,我大概块8点开始我的夜生活,吃了个有效“番茄”,但专注力还是有待提高,今天下午也完成一个有效“番茄”,心里可开心了,希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有所进步。
现在铺天盖地的网课,五花八门的学习,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因为我时间管理非常差,所以大概一个月前偶遇亲子管理时间课堂,跟着进来围观一下,目前还未全部学完~~~
我育儿方面,有种防忧患于未然的感觉,干啥都想提前进行,比如正面管教,情绪管理,屋内整理(为了养成孩子整理的习惯),还有这个课,更无厘头的是大米一岁,我去线下学了性教育,哈哈哈哈哈......当初上学要这么有心,估计清华北大都不在话下了了。
教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最好榜样和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提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是父母实施教育的基础。
切入正题,趁着今天有时间,学过的亲子管理1、2节内容大概简单复盘一下,以便于我更好的记忆。
从带着孩子一起从“知道”到“行动”这两个方面打好基础,再拔高孩子对于时间管理的高度,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关键习惯。课程主要讲三部分:知、行、精进,用12堂课讲完。
第一阶段:0—3岁 培养生活规律,大量时间词汇的输入。
0—1.5岁: 对时间概念仅仅是现在,意识模糊有了先后,因果,比如,他明白哭能到到目的。
2—2.5岁: 次序感变强,明白先后顺序。掌握了很多时间表达词,“等一等”“过一会儿”“白天、晚上、昨天”“过一会儿” 但对“周、月、年”还没有概念。此阶段大量重复表达时间词汇,强化习惯先后,入先洗手再吃饭。
3岁左右:这一阶段正处于数字感知阶段,主要灌输“时间”概念,但他们对于时间的认识还很抽象,这就是为什么3岁孩子拖拉的原因。父母可以借助工具,准备大大的日历,过一天撕一张,或者贴贴纸等。
第二阶段:4—6岁培养生活习惯,通过计时工具,建立对时间的感知。
4岁:对时间感知增强,能理解一天之中做的事情,以及事情的前后时间关系,如吃了早饭再去上幼儿园。视觉化的清单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建立时间和事件的关系。用沙漏或计时器训练孩子~
5岁:制作时钟,确定每个时间段孩子要干什么,多做一些时钟游戏。
6岁:对事情在时间上的顺序感兴趣,喜欢听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对时间和顺序理解增强,但对时间长短缺乏,需要提醒,计时器非常实用。和孩子做简单的list。
第三阶段:7—9学习习惯的养成,佩戴手表,看板等。
7岁:典型墨迹特征,幼升小,建立新的生活秩序,佩戴简单手表。
8岁:对很久以前的过去感兴趣,喜欢了解历史。简单的list满足不了,要设置专用板,一日一周的安排。关于作业,自制先做哪些,预估时间,实际时间,差距多少,有了反思系统,不断调整自己。
9岁:月历、专用钟、手表,要有自己的整套管理时间工具。这阶段喜欢历史,从而借书伟人帮助孩子如何管理自我。
第四阶段:10—12 重点做计划
10岁:前期时间管理的好,算是“完美年龄”,需要拥有自己的梦想板,近期远期目标视觉话呈现,这阶段梦想引发很重要,让孩子明白通过自己努力而达成目标,引发孩子内在驱动。
11岁:不愿做有规律的事情,和孩子做孩子喜欢的事,父母提升自我时间管理,把自己如何做到,分享给孩子。
12岁:看似与父母拉开了距离,还是希望得到理解,良好的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自身榜样的力量。建议家庭会议,固定时间,一起讨论问题等。
要知晓孩子的发展规律,更好的陪孩子养成时间管理习惯。哎呀妈呀,这课的干货太多了,简单记录,都要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