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宫廷剧的朋友也许会发现,一个问题,古人在夏天的时候,还是身穿长袍,全身从上到下都穿戴的整整齐齐的,现在人到夏天恨不得不穿衣服,难道古人就不热吗?中国古代对于礼数非常推崇,即使到了夏天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穿短袖短裙,那么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代,人们是如何避暑的?
从古至今,虽说历史发展了几千年,蓝天白云依旧是古时候的留下来的,现代人和古代人活在同一个蓝天下,夏季高温同样炙烤着古人。在古代扇子成了古人解暑降温最好的方式,除了扇子之外,有条件的人还会用另一种方式降温——藏冰。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是利用冰块来保存食物的。在《周礼》中记载,当时王室曾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确保夏季时有冰块可以使用,这个机构称之为“冰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称之为“凌人”。
不知道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有没有自己亲身藏冰的经历。小编小的时候,好奇心还是挺强的,曾经在冬天的时候,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挖了一个坑,把一块冰放进去。但是没等到夏天,自己就忍不住想看看。可惜已经融化消失了,甚至没有一丝凉气。古人是如何将冰块从冬季一直保存到夏季呢?
每年冬季,古人就开始凿冰块储藏在冰窖中。冰窖一般都建在阴凉地带,深入地下。用草席铺在下面,将冰块码放整齐,然后上面覆盖保温材料,最后密封洞口。这样到了第二年夏季一般会保留三分之一的冰块,所以古人会在冬季成倍的提高冰窖的储存量,以保证夏季有足够的冰块使用。
在《大清会典》中记载,紫禁城里面设置五口冰窖,能藏冰2.5万块;景山西门有六口冰窖,藏冰5.4万块;德胜门外三口冰窖,藏冰2.7万块。举个例子你就明白藏冰量有多大了。专家推算,5000块冰加起来,抵得上一栋四单元五层楼那么高!
盛放冰块的工具叫做“冰鉴”,有内外两层壁构成,像一个“回”字。最早的时候是用陶制成了,后来发展成了青铜材质的,既能保鲜食材,又能散发清凉。在宋朝有专门从事卖冰的人,市场上出现了“冰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热销一时。
其实,古人过夏季更多亲近自然,也别有一番滋味。不像现代人,各种发明创造虽说满足自己的生活享受,但却加剧了空气质量的下降,最终受苦的会是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