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新书《非暴力沟通》,作者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这本书揭示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暴力沟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破坏了双方情绪,激化矛盾,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而暴力沟通的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情侣、夫妻和父母与子女等亲密关系之间。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是容易去伤害;越是陌生的人,反而彬彬有礼”。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暴力沟通?简单来说,暴力沟通就是带有评论的情绪表达。
例如下面这些话语,你是否也经常说呢?
“你怎么老是这样”
“你干嘛总是不好好吃饭”
“你别那么啰嗦行不行”
“你一点都不在乎我”
“我觉得你不懂我”
“你每次都这样无理取闹”
“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
“你这样下去,永远都没有出息”
上面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带有评论的情绪表达,你在无形中给对方套上了你的评判。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经常喜欢加上“老是”,“总是”,“每次”,“经常”等词语,这些词语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有人称它为“不负责任的静态语言”,即一棍子把对方打死的语言。
圣雄甘地说过:这种隐蔽的语言暴力,就像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拳打脚踢是一种暴力,另外一种暴力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语言上的暴力。
那么,我们如何在亲密关系之间避免暴力,进行正确的非暴力沟通呢?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给出了4个关键步骤:观察事实、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和运用。
丈夫最近经常外面喝酒,深夜12点才回家,而且带着一身酒气,一进家门,妻子吼道:“你怎么老喝酒,还知道回家啊?干嘛不睡马路,别回来好了!”
这是典型的暴力沟通,可想而知,后面妻子和丈夫必定会大吵一架。
现在我们按照卢森堡博士的4个步骤来沟通,再重新试一试。
01观察事实
观察事实就是通过观察,说出事实,但不能带有任何评论。这个其实很难,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自动带上评论,比如“你最近经常迟到,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个就带了评论。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纳穆体曾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句话挺深奥的,需要大家自己去领悟。
【妻子说, “老公,你最近一周有4天晚上都12点左右回来,而且还喝了酒”。】——只陈述事实,并不带任何评论。
02 表达感受
这个很重要,亲密关系之间往往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选择沉默,总指望有一天对方能理解,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直截了当的表达你的感受,对方才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否则容易认为你其实并不在意。
文章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表达感受的意愿不强烈,更多选择忍气吞声,这让健康的沟通难以继续。
【妻子说,“我很担心你,同时我也感觉很难过”】——表达了自己担心和难过的感受
03 说出需要
既然表达了感受,接下来就要说出你的需要,给对方一个修正方向。如果你只是表达了感受,没有说出需要,对方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
【妻子说,“我希望晚上你可以多陪陪我”】——说出了陪伴的需求
04 提出请求
这是关键的一环,要给对方具体的行动指南,而且请求要越具体越好。如果没有提出请求,沟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妻子说,“你可不可以以后每周有4天晚上,可以在8点之前回到家?”】——提出非常具体的请求。
现在我们把妻子的话,组合起来——“老公,你最近一周有4天晚上都12点左右回来,而且还喝了酒,这样让我很担心你,同时我也感觉很难过;我希望晚上你可以多陪陪我,所以你可不可以以后每周有4天晚上,可以在8点之前回到家?”
各位,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我相信接下来丈夫会觉得自责,并跟妻子好好沟通,从而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下面张图是全文的关键点提炼:
再进行非暴力沟通之前,控制情绪是最关键的。再强调一遍:控制情绪,控制情绪,控制情绪。
如果有时间,我也推荐你读一读此书,相信对家庭的亲密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我们都远离暴力沟通,让家庭关系,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