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人
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鬼,我也不知道,关于鬼的故事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过。我的童年记忆中有许多和鬼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中的鬼很多都是一些寃死的人,死后变成了鬼然后再托梦给人,达到伸寃的目的。
很多人都读过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面有许多鬼的故事和人物,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的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趣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蒲松龄22岁开始撰写孤鬼故事,康熙18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的精力。
在《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孤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作品中令大家熟悉的人物有聂小倩,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少女,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劳善良,深受宁家人喜爱。小倩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宁釆臣还纳一小妾又各生一子,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还有辛十四娘,辛十四娘是一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小狐妖,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蒲松龄笔下的鬼都是善良的,超脱的,寄托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小说中的鬼基本上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演绎而成,其实也是替那些寃魂孤鬼们行侠仗义,报寃伸屈。鬼是人们的一种情感的寄托方式,其实人世间并无鬼,只是一些人活的是人,一些人活的是鬼,那些人间之鬼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性,泯灭了良知,才使人变成了鬼,使鬼变成了妖。
在孩提时代听大人们讲鬼的故事,相信世上真的有鬼,心里产生一种恐袭感。尤其是在夜晚走在荒野中,到处都是孤坟,很多乡村的田野村头都是坟地,有的是刚死的人的新坟,也有很多老坟,在夜间偶尔会发生叫声,也叫鬼哭狼嚎,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很多和我一样的农村孩子就是在鬼的故事中慢慢地长大成人。
关于地狱也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谁也没有见过什么是地狱,这是寄托了人们对恶人的憎恶和愤恨。有的人坏事做绝了,十恶不赦,这种人就会让人咒骂,希望他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永远都不会来世,由此可见这种恶人活着也是一个恶魔罪鬼。所以人千万不能作恶,人心向善,才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反而像鬼一样的苟且偷生,为人不齿。
人成为鬼乃一念之差,而鬼成人则是修练多年才能修得为人。在民间传说中很多鬼都是寃死的,他们再浮于世间报仇雪恨,为自己雪耻报恩,鬼魂对话都是在睡梦中托付与人,或许真的是有鬼魂存在,鬼多数都是懂得感恩报怨,把自己的寃屈托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能够帮他伸寃报仇。人与鬼的对话,其实也是善与恶的交锋,有时候善无法打动恶,也就成为了鬼。这世间所谓的鬼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坏人,他们虽说是人,但却是鬼,因为他们做的都是伤天害理,丧尽天良之事,早就失去了人性成为了恶鬼。有的人虽然死了成为鬼魂,但他们是被世上的恶人害死的,而成了寃魂。在《聊斋志异》中的鬼都是行侠仗义的人,这些鬼都有人性的善良本性,为世间不公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不论是男鬼还是女鬼都有一颗侠义心肠,在鬼的身上寄托了人对善的追求和敬仰。
很多关于鬼的传说故事中都讲到了报应,我认为这世上假使没有鬼,但始终是有报应的,无论你是人还是鬼,只要你做了坏事总是会遭到报应的。人在报应面前是平等的,不分贫富贵贱,高官厚禄,贫民百万,只要你干的是丧尽天良的恶事就会遭到天谴和报应,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这世间人与鬼、鬼与人交错在一起,有时候也分不清谁是人?谁是鬼?人们心中都有着做人的标准和对鬼的认知,所以才有了阴间十八层地狱之说,所谓的地狱是为恶人准备的,他们活在人间恶事做绝,死后一定会下地狱遭受惩罚,希望大家宁愿做人且不可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