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能断一切
《能断:金刚经给我强大》读书笔记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 《金刚经》据传是佛陀灭后五百年,他的后世弟子根据口传、会诵,结集而成。
《金刚经》于南北朝时期即传入中国,并广为流传。信众认为该经开善智藏,持诵该经,多有灵验感应,加之以禅宗后来大力弘扬,使得金刚经成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最多人日常早晚课诵的佛经。据说,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就是通过诵读、研习《金刚经》得到顿悟,智慧圆满的。
而中国佛教早期天台宗和华严宗皆视金刚经为不了义的经典,唐朝以后的僧人,则多将该经视为阐扬佛性密意的经典,民间则极尊此经,认为读通之后可以成就佛果,就是单纯念诵时也能感召八大金刚护法。明朝末年的秘密宗教大力推崇金刚经,将”空“等同於”道“,视之为能源出万物的真空家乡。
而题目中的金刚可以喻作智慧。译者鸠摩罗什就曾说:(如)金刚(的般若)能断(烦恼)。金刚用以比喻“般若”,即指般若如金刚,能破坏一起戏论妄执。
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有大量的类似于“如来说〇〇,即非〇〇,是名〇〇”的文字,如“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等等。这些文字是《金刚经》的一个重要立论:即所有的东西,都只是语言文字的名相施设而已,有它背后要传达的真相,而真相不离也不即两边。这种立论被称为《金刚经》的三段论,以阐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不二哲理。
史丹福大学宗教学教授Paul Harrison的新译本指出,这类梵文复合词可以翻译成两种意义,除了传统的:“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另一种译法是:“'庄严佛土'中没有'佛土',所以成为'庄严佛土'”。其意义是'佛土'不能离开其各种显现方式(如'庄严佛土')而存在。
(以上大部分摘自维基百科:“金刚经”词条内容)
《金刚经》广为流传后,就出了很多讲解的书籍。而这本《能断:金刚经给我强大》的作者是藏传佛教大师索达吉堪布。我总觉得藏传佛教因为没有对所传入的佛教经典、教义,进行“过度”的诠释和“开发”,其实更接近于佛陀所创立的佛教原始教义。而选择此书,作为《金刚经》入门读物,这也算是原因之一。
本书并完全通释直译,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讲解经意,也带出了讲经之人自己的人生开悟、认知。同时还指出了鸠摩罗什译本中的存疑之处:
在讲解这部经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两处需要调整:一是去掉一个“不”字,一是多加一首偈子(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这是对照汉藏各大译本后决定的,有一定的教证理证为依据,并不是随意改动经文。大家以后念诵时,改过来可能好一点。
书中对《金刚经》反复提到的“四相”(我、人、众生、寿者)的“另类”解释:
“四相”的解释,前面已经讲过,但莲花戒论师有不同的说法: 【我相】: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 【人相】:由我执而引生的我所执。 【众生相】:今生为人,来世为天人,后世又堕落恶趣……众生接连不断地在轮回中流转。 【寿者相】:执著一个相续的寿命延续不断。
对于“寻找幸福”,本书也有不同的看法: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的“幸福”,全来自于外在。比如有钱了就幸福,没钱了就痛苦;有人爱就幸福,失恋了就痛苦……但实际上,这一切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佛教所揭示的“幸福”,建立在内心的基础上,这是人人平等具有的,只是很少人懂得该怎样挖掘。可一旦你认识了它,才知道何为不变的幸福。
当然也包含“痛苦”的讲解:
把盐放入一杯水中,会咸得发苦,而撒进一个湖里,会没有什么味道。同样,我们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也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书中还讲了不少充满佛性智慧的小故事:
从前,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跌进了池塘。他用四肢死命地划动、大声呼救,但越是挣扎,身体下沉得越快。到了最后,他想死就死吧,索性把心一横,全身放松,结果竟浮了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事情越是紧张,越容易坏事;越不执著,反而容易成功。
关于此理,汉地禅宗有一则公案: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他跑到大殿里对着佛像小便。老和尚见后呵斥道:“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非要对着佛像小便?”小和尚回答:“十方三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有佛,而且一尘刹有尘数佛,你说我应该对着哪里?”老和尚顿时为之语塞。
汉传佛教中有一位宣鉴禅师,他从小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讲法,尤其是对《金刚经》颇有心得,因他俗家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 后来他自认为修有所成,精通一切法,听说南方禅宗极其兴盛,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便起念想:“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己撰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 有一天,他在途中买点心,卖点心的阿婆问:“你的包袱看起来很重,里面是些什么?” “《金刚经》的疏钞。” “你懂吗?” “不仅懂,而且讲过多年。” “我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来,点心免费供养,分文不取;若答不上来,请到别家去买吧。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您点的是哪个心?” 禅师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背起行李继续赶路,但心里始终不忘这个疑团。 晚上他来到龙潭禅师的寺院,拜访了禅师之后,临走时他看到外面太黑,就返回来要灯火。龙潭禅师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他伸手接时,仍在思维白天那事。正在此时,禅师“扑”地把蜡烛吹灭,当下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昔日,梁武帝曾问达摩祖师:“我自登基以来,造佛像、印经书、供养僧众,为三宝做了不计其数的善事,这个功德大不大?” 达摩祖师回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当时很不高兴,拂袖而去。 为什么达摩祖师这样讲呢?因为梁武帝执著功德是实有的,倘若他明白善法的本体也是空性,就不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
通过抄写《金刚经》让我内心得到平静,通过阅读《能断:金刚经给我强大》让我更了解《金刚经》的伟大。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