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主义者的社会贡献
行为层面利他和利己的社会策略之间的达尔文竞争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它不仅会影响较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基因和文化,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发展的能力,以及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做出的决定。关于利他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作者列举了自己家乡宾汉姆顿市的例子。研究者在那里进行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调研,调查了公立学校学生的亲社会性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亲社会性的分数符合钟形曲线的形状,大多数的学生对这些持中性态度,分布在两端的学生有的较高,有的较低。接下来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将这些学生的亲社会性的分数与他们的居住地相关联,做出了一份宾汉姆顿市的城市地图。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之间的散布值在百分制的基础上达到50,也就是他们很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而且在亲社会学高的学生会聚居在一起。
在对结果进行最后校正后发现,个人的亲社会程度与个人的社会环境的亲社会程度呈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7。也就是那些利他主义者也获得了很多的利他行为的回报,这是一种正向循环。
得到了这个结论后,作者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一个人会针对他们的社会环境校正自己的亲社会性程度。发现学生的亲社会性程度会随着他们的新社会的质量而提高或者降低,而且人们的行为是具有环境可塑性的。同时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在一个利他主义社会环境中,亲社会的特性会在达尔文竞争中获胜,而且是所有人都能健康成长。这样的观点也可以推广了其他领域,比如在一个积极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小孩也会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演化理论和许多证据都表明了直接被激励帮助他人和全社会的重要性——成为高亲者而不是低亲者的重要性。但是要成为高亲者需要的不只是辅导和鼓励,而必须有一个使亲社会性能够在达尔文的世界中胜出的社会环境。只要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不需要任何劝导,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高亲者。
病态利他主义
我们知道自私有良性和病态两种,有的自私者并不是以损人为前提的。同样的,利他主义也是有良性和病态的两种。有的利他是对我们来说有利,但是对其他人却是有害的。有的利他是暂时有利,但长远有害的。
那么什么是病态的利他主义者呢?在上面的亲社会性调查中发现,那些高亲社会性者很容易为他人的不幸感到内疚,即使这可能不是他的错,他们会表现出沮丧甚至抑郁。病态的利他主义的表现就是牺牲自己的需求而为他人着想的欲望太过强烈。他们时刻为他人着想,甚至对利他的行为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形成了相互的伤害,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病态的心理。
星球级利他主义
通过前面章节的内容,我们知道利他主义是存在的,尽管利他主义在社群内部处于劣势,但是他们可以造福群体并得以演化。并且利他主义最终产生了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群体层面的功能型组织。同时,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也知道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利他主义也是存在的,利他主义者在家庭、社区、学校、政府和商业机构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作者也指出,我们在评估利他主义的时候,实际上并不需要看其动机是否是利他的,也就是其实他的思维和心理层面的利他不是那么重要,就像你的买单时用支票还是现金一样,对结果没有什么区别。
人类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社会的管理,让我们的社会能一直良好运转下去。在社会的管理上,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到功能型组织的概念上,而不是利他主义本身。我们的整个社会可以看成一个有机体,我们没必要了解每个有机体在它的环境中的生存繁衍机制,因为所有这些机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有着相同的演化过程。自然选择赋予了我们的祖先像超有机体一样活动的能力,通过集体行动帮助自己生存繁衍,而不是相互掠夺和杀戮。而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我们必须要抑制群体内部的自私和破坏性行为,并且做出正确的调控。
本书的重点讲解了利他和自私两种特性,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有机体的的概念,人类的演化是一个多层文化演化和基因演化的复杂过程,单纯地从利他或者自私的角度很难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
我们现在正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人类生活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建成一个规模空前的功能型组织。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最好的方式,因为我们无法等待自然选择,而且现在也没有星球之间的选择过程来筛选星球尺度的功能型组织。这个挑战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并非不可能成功,只要我们以演化论作为行动指南。
如果我们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就必须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时刻谨记全人类的福祉。只要选择的法则存在,我们就必须成为星球级的利他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