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到书店里都会给孩子买本作文书。一是可以参考学习如何写作文,解决最头痛的“作文问题”。二是觉得多看一些优秀作文范例,能够尽量让作文规整有范。尽管有太多的专家教授、阅读推广人认为作文书并不是孩子阅读的最佳首选,但快速需要提升作文的“需求”下,作文书依旧是书店必备畅销之列。
世上作文书大多讲究“技法”,推崇的是现在家长和孩子急功近利的目标:如何快速写好一篇文章。我承认“技法”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但是看着一篇篇精美华丽的作文时,心里却想起那位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一直练习写作的“鲍雷伊”。比起“技法”,理解“为什么写”才是孩子写作最大的目的。
鲍雷伊是《亲爱的汉修先生》里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平凡的小男孩,长相一般,性格内向。由于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这本书就是由鲍雷伊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写给汉修先生的书信和鲍雷伊私人的日记组合的。
用书信和日记相交叉的方式写儿童文学是非常罕见的,但是作者写的非常有趣。小读者也能够从这些书信和日记当中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在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单。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
这样的一个故事,荣获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相当于文学界的“奥斯卡”。在世界上有两大儿童文学奖项:一个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一个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是颁给儿童文学作家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则是颁给作品的;有时作家的作品不见得是本本精彩,但获奖的每本作品却都属上乘。《亲爱的汉修先生》实至名归。
写作是生活的记录
鲍雷伊为什么要写信给汉修先生呢?看完全文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答案:
鲍雷伊非常喜欢汉修先生写的书,他想告诉汉修先生;
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给作家写信,学写商务信函;
鲍雷伊遇到疑惑,想询问汉修先生。
通过这三个理由,我们就会发现鲍雷伊是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像朋友一样地倾诉给汉修先生。生活中我们是用语言直接倾诉,这里那些心中的话语,则不过变成一个个文字,形成了一封信而已。这样一想,是不是写信一点都不难呢?
后来,汉修先生建议鲍雷伊写日记,如果不会写,则可以仍然像写信一样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想对谁说,就写给谁,不过差别只在最后不用邮寄而已。鲍雷伊听从了汉修先生的建议,在每一篇日记前,还习惯加上了称谓。所以,我们小朋友是否也明白了,写信、写日记、写作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写信的格式变成了日记的格式,变成了作文的格式。但是内容都表达你的感受,记录你的生活。
在后面,鲍雷伊收到汉修先生的鼓励,也想学习汉修先生当一名作家。但是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每次写下一个题目之后就无从下手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写到一半的文章,也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接下来的发展而停滞。汉修先生告诉鲍雷伊,写作时要最好选择自己的真实经历过的内容去完成,只有自己的经验自己才会清楚,写出来才能真实。鲍雷伊最终将自己和爸爸坐在卡车上一路上所看到的都写进作文中,这一次非常真实,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
小朋友,鲍雷伊的这个例子是不是让你很熟悉。平时语文老师总说要写出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我相信鲍雷伊和汉修先生已经给了你最具体清晰的方法。
成长的少年
鲍雷伊这些年除了文笔的进步,更多的是自我的成长。鲍雷伊内向、敏感;家里,爸爸妈妈离婚了,他和喜欢看海的妈妈搬到了靠海的城市,由于转学和内向的性格,在新学校鲍雷伊也没有朋友。
这些故事都在汉修先生提出十个问题的回信中细细地讲述。向朋友一样和鲍雷伊相处的妈妈,和总是忽视鲍雷伊的爸爸都是无法陪伴鲍雷伊。妈妈要赚钱养家,非常忙碌;而爸爸会因为打电动游戏而忘记和鲍雷伊的约定。在那个下雨的天气里,鲍雷伊给爸爸打电话,发现爸爸竟然在雪天里丢了“土匪”(一只狗);紧接着又知道爸爸彼时彼刻正在跟另一个阿姨在一起,要带另一个男孩去比萨。雷伊委屈,失望,痛哭。这些成长上遇到的问题,都反映在他的日记中。
在小的时候,童年里有的是美好的童话故事;而儿童小说面向生活和校园时,更过遇到的是孤独与困惑。
而另一件事也一直都是鲍雷伊的烦恼。鲍雷伊带去学校的午餐总是被人偷吃了,他一心想抓住小偷,但总是一筹莫展。后来在校工爷爷的提醒下,鲍雷伊自己动手制作了报警器,从而抓到小偷解决了问题。通过这件事,鲍雷伊不仅意外交到一位朋友,还因为这件事心态发生了改变。鲍雷伊停止了愤怒,他开始设想偷午餐的人有自己的苦衷,他开始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也理解了对方的想法。就像,他最后终于理解了爸爸的性格、爸爸的生活方式、也理解了即使爸爸妈妈都爱鲍雷伊,没有复合这件是他也接受了。
儿童文学与童话不同,儿童文学没有永远的幸福结局,但是却能在里面给你启发,教会你成长,给你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