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蛙种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诗出自《战国策·燕策三》里,而唱出这句诗句就是耳熟闻详的荆轲。
读过《荆轲刺秦皇》的人都知道,荆轲因为刺秦失败而惨到秦始皇毒手,命丧咸阳。一代刺客,做足了功夫,想全了妙计居然都没有成功,为此我也觉得很难理解。
荆轲刺秦失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因素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坑一样的损友!”
这个因素我把它列为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说荆轲交损友呢?如果你只读过《荆轲刺秦皇》,那你肯定不知道,可能就觉得荆轲的朋友不就是燕太子丹,樊於期,高渐离··严格来说前两个还不算是朋友。
其实在荆轲刺秦皇之前,这里还涉及到了一个重大人物,那个人便就是荆轲的最大损友-田光,如果没有他的出现,估计荆轲就不会有那个悲痛的下场。
田光是燕国的勇士,智深而勇沈,被人誉为“节侠”,当时太子丹回到燕国时,找来了他的老师-鞠武,要他出谋划策想想办法治一治嬴政,因为嬴政在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经常欺负他,逃跑回国后就很怨恨,想办法弄弄嬴政。
鞠武知道后,就提议让他外与匈奴和好,内与诸侯结盟以对付秦国。太子丹说,这个计划需要时间太长了,他是“片刻也等不及啊!”于是鞠武就推荐了一个人给太子丹,要他跟这个人好好商量,而这个人就是荆轲的损友-田光。
太子丹见到田光后,就立即跟他说了刺秦的大事,这件跟送死没啥区别的大事,田光一听就觉得自己干不过来,因为当时的他已经老了,赶紧推迟:“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结果就把这个重任推到了可怜的荆轲身上。太子丹在田光去见荆轲时立即又补了一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这一句说明了什么了?说明了太子丹压根就不相信田光,他怕田光泄漏消息,所以就连忙提醒了一下田光。
这下可好了,田光一听,内心极度的崩溃啊!因为太子丹以保密为借口来提醒自己。“你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你的就只有一条路,要么去把荆轲叫来,让他完成刺秦大事,然后自己死;要么现在就死,这样就不用我杀你了。“
听到太子丹的提醒,田光也不得不装一下逼。"偻行见荆卿"以显示自己真的老了!因为在此之前,田光是“趋出”快步离开太子丹的,而见荆轲时,他却是"偻行见荆卿",“弯腰驼背”走着去的,这就让人感觉他真的已经老态龙钟了,这个逼我给一百分!
见到荆轲后,田光就用行动告诉了荆轲,“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
意思就是“我真的老了,谁让咱俩是好朋友啊?我只好把你推荐给太子了,现在太子那叼毛又怀疑我,作为一个节侠,被人怀疑那我就不是大家所说的节侠了,所以我就先死了,以保名誉,下面的事就由你去成全我们俩的名声了!“接着田光就自杀了。
看到田光的自杀,荆轲当时的心情估计是崩溃的,“麻痹的,你把这个重任交到我手上,这不就是叫我去死吗?”可是这已经太迟了,谁叫你交了一个损友啊。
不去?肯定会被太子丹杀的!去了杀死或杀不死秦始皇也是死路一条!像田光那样推荐一个人?推荐谁啊?高渐离?垃圾杀狗屠夫一枚,除了搞音乐厉害一点,剩下的估计就是喝酒了;盖聂?这个可以有!可是这个叼毛神龙见头不见尾,哪里才能找得到他啊?鲁句践?这个也可以有!可是上次跟他论剑时翻脸了,现在去求他此不是很没面子!
想想,荆轲最后还是无路可走,只有自己去刺杀了。所以,交田光这个损友,是荆轲最大的错,正是因为田光,最终才导致荆轲走上了刺秦这条不归路!
因素二:“上司不冷静,急躁铸成大错!”
荆轲选择了刺秦重任后,荆轲就说了自己的计谋,让他们准备。在这里,荆轲提到了他要等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上面提过的盖聂,盖聂这个人物确实是个高手,剑术更是出神入化。在荆轲来燕国之前,他们曾论过剑,算是个同道中人,可惜盖聂淡泊名利啊。
太子丹弄到了荆轲要准备的东西后,就怕荆轲不去刺秦,于是就每天好心招待他,给美女他,给黄金他,还封他做上卿,上卿这个职位可是个高级长官啊,一般人可谓是很难得到的,可见太子丹的心情是多么急躁啊!
可惜的就是,太子丹这个上司不够冷静啊,急躁的心迫使荆轲不得不行动了。这样就以至于荆轲没有等到盖聂来,于是就开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刺秦之路,结局就是一命呜呼了。
因素三:“这个帮手有点菜,荆轲表示无爱。”
在前往刺秦时,太子丹赐了一个帮手给荆轲,这个人叫秦舞阳,是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十三岁时杀过人,当时的太子丹就以为这个小子很有胆量,可以让他跟着荆轲一起刺杀秦始皇。
可惜啊,这个帮手有点菜啊!秦舞阳还没走到秦始皇面前就被秦始皇给吓尿了。“色变振恐“,一旁的荆轲连忙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结果呢,这个小子就没有帮助到荆轲一点忙,倒忙可是还舔了不少,结局是,荆轲死了,他也死了,可怜的孩子啊!
因素四:“心塞塞!剑术菜也是个错!”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为荆卿。
兴趣就是读书,击剑,这里的击剑并非是剑术,而是把剑扔出的那种!特别是在秦汉时代,剑成为短兵器中最重要的武器,“以剑遥击而中之”也成为了击剑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剑术好不好,就看你扔的准不准!
而当时的荆轲,准确的来说只不过是个二流刺客而已,他的剑术只是一般般,在他行刺秦始皇时,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结果荆轲就走了,盖聂知道后,就说道:“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盖聂只是“怒而目之”而已,盖内就被吓到了,知道自己不够盖聂打,于是就走了。
后来又有一次,荆轲游于邯郸,跟一个叫鲁句践的人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结果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不再见面。
荆轲刺秦失败后,鲁句践也这样评论道:"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意思就是:“唉!太可惜啦,他不讲究刺剑的技术啊,我太不了解这个人了!过去我呵斥他,他就以为我不是同路人了。”
除了这两件小事外,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荆轲的剑术真的很渣,那就是刺秦那一幕。
我们来到“图穷而匕首见”那个情景,荆轲露出匕首,结果行刺失败,反倒被秦始皇废了他的双腿,无奈之下,荆轲只好用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进行击剑,“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结果“不中,中桐柱”。
可惜啊,如果荆轲击剑的功夫在高一点,那一击说不定就扔中秦始皇了呢!从这几件小事里就可以看出,其实荆轲击剑的功夫真心不咋地!估计临死前他是心塞塞的!
因素五:“决心决定成败!”
一开刺秦时,其实荆轲心里并不是很坚定的,他是想吓吓秦始皇,或者活捉他,所以最后临死前,荆轲就笑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这个刺秦决心不够坚定啊,倘若荆轲一心一心想弄死秦始皇,那他估计就不会跟着秦始皇玩追铺了,也不用环柱而跑,直接扑过去开启疯狗模式咬他不就得了吗。
荆轲这种左右摇摆不杀的决心,导致他还没想清楚就被秦始皇杀了,结局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