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井上达彦,日本神户大学经营学博士。
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寻找“黑天鹅”的书。“黑天鹅”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不可能发生的事。书中讲,管理学上的研究,会用到两个方法:一个是案例研究法,另一个是统计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就是选少数的典型案例来分析,从而推导出一个规则,而统计研究是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来推导出规则。案例研究法相对于统计研究法,更容易让我们发现隐藏在生活里的“黑天鹅”。
这两种方法都是各有优略,一般人认为统计分析法更好,因为现在是数据时代了,统计分析法更直观、精确,但是它无法预测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也就是“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具备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些是统计无法解决的。
案例研究法的优点是,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数据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提供一种假说,来理解那些看上去不大可能的事情。
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案例分析法。
一、一个教会的复兴。一个衰落的教会,通过组织帮助流浪汉的小型公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吸引了更多的流浪汉然后又吸引到了医生,之后通过医生又吸引到更多的流浪汉再吸引到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加入。这个活动也因此越来越大,并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班等。这个教会通过这个公益活动不但本身重新发展起来,甚至发展成了一个小社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个案例颠覆了一个管理学上的理论:间断均衡模型。该理论认为:如果要一个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那这个组织中的各个元素都必须同时变化,要破坏既有框架才行。但是这个教会恰恰为这个理论提供了反例,它就是靠着一点点很小的变化,逐渐引发了巨大的变革。并由此得出那些在统计上被忽略的细微因素,有时候可能是决定性的。因为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会让我们习惯的一些理论和成见变的失效。
二、美国报纸的互联网转型。上个世纪末,美国一些报业集团尝试面向互联网的转型,但效果各异。因此哈佛教授吉尔伯特考察了八家大报社的成败后发现,转型成功的两家报纸,是在资源配置和盈利模式两个层面同时做了改革努力。而失败的六家,做法基本都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削弱惯性,成立了新的在线新闻部门,并且投进去不少的人力财力,然而在盈利模式方面维持了惯性,也就是说还是用经营报纸那套方法来经营新的在线新闻部而没意识到这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所以他们虽然做出了改革但还是没有成功。
这提醒了我们惯性思维是应该客观的来看待,惯性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这会让我们偏离正确的方向。书中还提到了在分析具体案例时应该注意的4个注意事项:科学选取样本;尽量选取能形成对照的样本,避免偏差;深入探访搜集多方资料;反复调查,不断重复实验,这个过程称为“水平重复实验”。
三、好莱坞如何选择编剧。我们知道好莱坞对优质的电影编剧要求很高,那要怎么才能选出好的编剧呢?好莱坞的片商选择编剧,总是会进行实地的现场调查和访谈,而且要不断地把实地调查访谈的情况和自己之前推导的假说来作对比,进行有针对性的验证。他们经常会举办推介会,就是给编剧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向制片人或电影公司兜售自己的想法。
作者强调了两点,一是现场调查,一定要去现场,面对面谈;二是要寻找“原型”,就是一个判断基准。而这种观察必须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和沟通才能感觉得到,这又是数据统计或者一般的心理测试做不到的。
做分析和调查工作,一定要不辞辛苦到现场去,一定要亲自去见面,一定要实地感知,而且还要把这种感觉认识与心目中的假设不断地进行比对检验,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发现好东西或有价值的人。
四、日本医疗革新。为了搞清楚“为什么新药或新疗法推进缓慢”,调查者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医学证据越确凿,医疗革新就应该更迅速的普及;第二医疗机构的组织和人员越简单,医疗革新就应该更迅速的普及。这些假设听起来很合理,但调查者在研究中发现,现实根本不符合假设,于是果断推翻假设,并找到了真正症结所在。如果发现假说不成立,就要换种方法重新来过,甚至可以采用“差异法”,把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情况拿出来进行对比。
在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中,要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反复地推论,以提高假说的准确性。
五、企业并购案例的启发。一次并购能否成功,最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两个字:信任。除了钱,企业家们也会想“卖掉公司以后,我的员工将来怎么办”,所以他们希望找个值得信任的人,才舍得把公司卖掉。一个更精确的说法是,“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对对方的行动怀有积极的期待”。在这个案例之前,学界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向来都不认真考虑所谓“信任因素”,因为不好量化,而且在并购案例里,我们通常更多考虑的都是买方的诚信。这种信任需要双方自发的信任,否则当另一方知道你的信任后更可能会实行欺骗。
在研究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要从他们的不同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当然案例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受到具体分析水平的影响,需要其他的分析方法来跟进,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