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学习与敬畏
——来自武义县精英班培训的记录与思考第2稿
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露
要点记录:
2018年3月5日,武义县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武义县精英班主任寒假活动研讨就开始了。研讨会上八位老师聚焦寒假生活重建,立足学生,长程设计,给大家呈现了一场研究盛宴。王小燕老师的《寒假,“我”是玩中的学习人》以“快乐”为中心,呈现丰富的活动形式;蓝美琴老师的《学生学期与假期成长的对接与再生长》长程活动设计,在活动中不断创生,不断深化;朱夏丹老师的《金狗纳福寻年味欢欢喜喜过大年》合理的顶层设计,结合外来民工子女实际,让学生在假期中感受不同地域的不同年味;廖志江老师的《沐春风而思飞扬》与李静雪老师的《I can plan my holiday!》基于初中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假期重建前的问卷解读,过程中的方法指导,唤起家长参与孩子成长的自觉;叶斐妃老师的《创新假期作业快乐共成长》真实地阐述了自己在重建中的困惑与不足,及给自己职业成长中的触动,有学习有体验有提升;周晓娟老师作为武义双语的唯一班主任代表,向大家呈现了非常完整的《寒假学习传统文化——孝文化》,充分展示了班主任的领导力;程露老师聚焦《假期重建前的问卷如何设计、解读?》从设计、发布、解读、融合四个维度讲述了她是如何利用问卷来读懂学生并融合假期与期初实践的。
专家引领:
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
点评:聚焦、实践、研究、发展
(一)聚焦度的问题。听到了策划、推动、思考、研究。我们班主任应该研究什么。我们的研讨会为何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要有专题的意识,研究的意识,深入挖掘的意识。我们不仅仅需要呈现班级主题活动,还需要呈现你的思考。班主任在班会研究中,在评价研究中还可以做许许多多的研究,我们需要聚焦日常生活。
(二)时刻保持在实践中发展,在过程中成长的意识。研究应越来越清晰,同时需要有过程,有醒悟的过程。我们在总结,在交流,在聚焦,也必须要找到实践研究的感觉,找到项目研究的感觉。用这样的思路来推动项目发展。反问自己:我到底在做什么,我究竟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们自己如何发展。
(三)寒假到期初的研究,有许多可以探索的研究。如如何融通?如何合力?如何推动?
补充:我们需要深度阅读。
(一)开学第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1.为什么要研究寒假、暑假?班主任要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自己形成自己的观点,将我们的假期放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上。当前欧美研究主题:假期里的损失。这是一个国际视野的研究主题。不是说我说做就是值得做的,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工作的价值,如何对一个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今天的你是否能有新的内涵,新的构成。我们的研究需要温故而“更”新。
2.我们的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如何?理性贯穿其中。面对复杂情境下的事情,领导力、思考力、观察力为何上不去。
3.理念、视野、立场、语言、思维上不够。我现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敏感于不同的词。
4.实践的质量。家校合作的质量。活动的质量。
5.交往关系。你的微信朋友圈中最重要的伙伴,与谁交往?与谁对话?多与和自己有一定差异的人交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的研究意识与能力需要提高。
(二)今天的研修为何?
1.从寒暑假的研究到学期中的日常生活研究。这一学期这三四个月的日常生活研究。在国家发展、学生发展基础上展开研究,日常研究试着贯穿“习惯”培养。
2.班会研究。我们需要提高班会的质量。多考虑接下来的核心研究是什么?是班级教育共同体?学生群体的发展?
3.关于3月21、22日两天研修。三位外国教授将进研修班。期待建立新的交往圈,成就大家。
4.相关的书稿,论文的投稿需要自主。书稿的相关文章的修改。
5.2018年9月下旬,在北京开第二届全国乡村班主任论坛。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二、顾惠芬校长:介绍龙虎塘学校开学展评工作
(一)开学第一天就领到申报表,每个孩子自主申报。小组内互评,单项奖小组内评议。全能奖(阳光、灵动、文雅)的设置与学校育人目标整合,并进行全校性的评价。教师团队购买学生获奖的产品,捕捉与自己课程相关的素材。如语文学科的第一课,利用展评情况进行。综合学科通过校园电视台展评。真正从学生的个体到文化建设与课程开展进行融通,与课程建设开发相整合。
(二)开学第二天。形成班级层面的产品,形成项目组,撰写产品说明书,学校进行分类。项目团队制作邀请团,邀请社区、学校、家长。动态生成的岗位建设,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岗位的锻炼。
(三)面向社区的博览展销会。反哺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产品购买,将项目制作成产品,说明功效,适用人群。购买之后需要再创。)长程的展评,学生写自我报告。组织教师的论坛。重建尽可能与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进行整合。这样让假期的重建价值更丰富,挖掘更深。
三、雷国强所长:
(一)老师的成长有质的变化,我们需要思考:作为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三于三在:
基于成长。立于活动。成于体验。
细在设计。贵在追求。赢在超越。
初浅感受:
一天的饕餮盛宴,脑子里满满的,感动于开学第一天,参与的老师们认真,坚持到最后。一天没有停歇,每一位老师都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假期重建活动。先从混沌中寻找出一条路,或理出一些思考来:
一、有丰富的假期活动带来“快乐”
今天交流的老师都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丰富的活动一定是老师、学生、家长合力呈现的外在表现。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投入到真正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走出尝试的第一步。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投入其中才真正地能体现其中的奥妙,才能实实在在地发现自己与学生的共通共进之路。
二、有清晰的学生立场
比起之前的简单呈现,这一次交流的几位老师都呈现了自己的重建前的问卷设计。这一点是明确活动基于什么立场的最重要的指标,只有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创生出学生喜欢的生活日常。任何一厢情愿的任务都是成功重建路上的绊脚石。有更多的老师开始思考学生的需求与自己的教育方向价值之间的联系。
三、有逐渐明确的长程设计
这一点最鲜明的就是蓝老师,无论是旧衣改造,还是黑板报到木板画,都呈现了非常清晰的系列意识,有深化有生长有创生,如此活动真可谓意义非凡。我们所提的终身教育,并非是一两件事所形成,更非是永远在做同样的事,而是基于终身发展的生活实践体验,并在不断地体验发展中生长出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活动,再次促进学生发展。我喜欢顾校长提出的“反哺”理念,让学生的活动生成社会价值,同时社会的再次创生来反哺学生。如此循环反复是我们教育需要追求的真与实。
四、有问题的聚焦
在一天的交流中,提到比较多的是“家校合作”,无论是初中班主任对于重建的努力且无奈,还是小学班主任对于活动的整体把握,其实都是丰富的,但我们在有限时间内,需要聚焦,需要提炼。特别喜欢叶老师和李老师的真实思考,不仅仅是成功,还有更多的困惑,我总觉得问题的出现才是我们发展的催化剂。我喜欢问题,我更喜欢聚焦问题。问题才是我们接受挑战,并快速前进的“导火索”。
五、有不一样的视野
李教授的每一次交流都会给我很多的思考,而这一次更多的是“视野”。他提出班主任会研究吗?名班主任真的能研究吗?是的,我们看到了太多完美的研究,自己想象的研究,并没有真实呈现问题。那我们的班主任该研究什么?不是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而应该立足于自己学生的立场,自己所面对的教育教学工作来思考研究的角度与研究的视野。我们需要跳出学校的框架,需要更多的汲取别人的养分。我们更需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切你认为可以、差不多都不能是自我满足的标准。学习永远存在,进步永远可能。我们真的需要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需要真正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之路。
六、有无限的学习可能
今天交流的所有老师都是身边的同事、同伴。他们总是那么的努力与执着,在我看来今天的给我带来冲击的关键人是:李家成教授、顾惠芬校长以及两位来自上海的年轻班主任。于上海的孙青阁老师微友许久,第一次见面,两位上海来的班主任如此年轻,但在交流对话时对问题的聚焦,话语的表达真的是不年轻,突然觉得自己真的非常的需要学习,过于浅薄。孙老师对于班级及班主任存在的必要性作了自己的解读,一个班主任的有效引领让一个班级呈现的发展状态是“走班制”不可替代的。
这一场开学大戏拉开了研究学习思考的序幕,这一个学期我可以做些什么?研究些什么?如何研究都将成为我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与越来越多优秀的专家、教授、班主任交往,你才会真正觉得差距在哪里?面对一群如此认真的人儿,唯有“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