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读关于第二套教学大纲的条目,所谓的第二套教学大纲,就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不仅是打开眼界、增长知识的必由之路,更是孩子爱上学习、爱上思考、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一个人一生中读书不会超过2000本,大概计算一下,一个人从5岁到70岁的时间都在阅读,这之间有65年的时间,也就是每年要读30本,那也就是一个月要读2~3本。而且大多数书都是在学生时代读的,因此在学校里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在学校时间就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具体如何培养呢?
1.教师先以最精彩的片段吸引学生去阅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导读课,甚至有时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内容,只需要其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者仅仅向学生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展示教师受到书籍熏陶的效果,以此来吸引学生去阅读。所以教师保持终身阅读非常必要,教师自身也要爱上阅读。
2.给学生朗读,人数一次不要超过一个班,教师可在朗读的精彩处停下来,以吸引学生再次去阅读,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同时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如音乐、沙发、茶等增强词语的美感和学生审美的感受性。
3.推荐学生读英雄传记的书,并且边读边对照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不尽如人意。一条心理学规律指出:不需要识记,不需要“专门解剖”的东西,才能最有力的让学生用来跟自己对照,因为少年的叛逆心理总是把周围世界跟自己本身隔离开的。
4.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并不断反复阅读,并是为了要完成老师的提问,而是作为自己的根本书籍,用来时刻教育自己。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本根本性书籍,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当一个人要想识记的时候,材料里的道德、政治力量就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学困生,为什么思想性很强的材料也不起任何的作用?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识记、解剖上,把道德、政治力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5.只有当少年在图书室里找到了自己最心爱的图书,有了读书的兴趣,他才会在家里读书。而一个人少年时读过什么书,受到什么书的影响,会对他以后的精神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在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多么重要啊!只有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了读书,学会从书籍中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时候,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更有可能,因为毕业后的教育主要靠自我教育。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时代的坚持读书,日后放弃是不是会很可惜呢?不读书的人生一定是索然无味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沉迷于抖音,就是贪图一时的欢乐,后续可能会更空虚,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