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延退”又重新提起,这次加上了“弹性”和“自愿”两个前提。
1.想象中的延退是怎样的?
按照网上流传的模拟数据,将循序渐进推出延退方案,比如:2025年可正常退休,2026年则延长4个月,2027年延长8个月,2028年则延长12个月,即要晚1年退休,以此类推。
当然民间高手太多,正式的方案和细则还要等官方公布。不知道这个“弹性”和“自愿”是如何体现的?弹性是指延长的时间还可有伸缩?自愿是指还能选择正常退休?
2.哪些人会选择延退?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在降薪裁员。不少国企因为工作任务不饱满,又不能像私企那样大面积直接裁员,给予经济补偿完结,不得已实行内部待岗,比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一定的生活费。
如果再实行延退,对企业无疑是一种负担,企业不愿;对于个人,生活费可能还没有退休金高,个人也不愿,最后共同的选择还是正常退休。
而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延退也意味着自己还要继续缴纳社保,多缴几年,个人养老金账户会多点钱,退休工资会高一点,但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早领养老金,早开始落袋为安为好。这样有几个还会选择自愿延退呢?
最后自愿选择延退的应该是那些工作轻松、待遇稳定、有垄断优势的公职和企事业单位吧。
3.当前的就业现实需要“延退”吗?
再看现在的就业形势,我们现在还远没到“坑多萝卜少”的阶段,还是“坑少萝卜多”的年代。
每年1000多万的毕业生在等着就业,一个4000-5000元的行政助理、文职岗位,投简历的有几百人,一个公务员岗位有成千上百人在竞争。
无人驾驶技术因为抢了出租车司机的饭碗,在多个城市被停运,内地年轻人为了争得一个岗位,主动加班,自降身价,生生卷哭了香港职场。
年轻人需要工作机会,也需要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现在推出延退政策,时间感觉有些为时过早,也不宜于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覆盖社会所有岗位。对于一些稀缺人才,如业务精湛的医生、顶尖科学家、资深老教师,他们成长期长,确实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更好地贡献个人才智。
4.延退的最大利好是什么?
延退的提出,本意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劳动力总量不足和结构上的矛盾。
有的人会和国外对比,说我们是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但国情不同,同时我们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僧多粥少,在很多行业很普遍。
从目前看,延退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限推迟,能缓解养老金资金紧张或不足问题,是延退最大的利好。但此前官方早就有说明,目前的养老金储备还很富余,并没到捉襟见肘的时候。
而很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退休人员又二次就业,个人劳动能力也得到有效利用,人才浪费现象真不多。
如果弹性自愿原则前置,那些有意脱离原来的工作环境、没有劳动意愿的人即使在岗也不会选择延迟退休,延退方案没法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