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回答问题:
我知道的上市前的融资历程:种子轮、天使轮、A、B、C、D轮……
学习笔记:
一、上市逻辑,为什么上市?
上市可能是企业的成年礼,融入商业主流社会的通行证,是更高维度的竞争,获得市场更多的红利的通道。
上市后卖出股票,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登上人生巅峰。
上市后有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上市后的股票能作为收购货币。
上市进入资本网络,能获得多元资金支持。
二、上市成本
上市费用,投行平均7%,还有会计师律所等等。
IOP溢价,相当于把股票贱卖了。
需要定期披露企业信息,可能导致商业信息的泄露。
股价的波动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列的影响。
在雄厚的资本面前,可能难以应对,比如门口的野蛮人。
加剧代理问题,形成股东VS管理层的态势
上市后员工暴富,创业的创业,或者辞职享受人生。
三、上市方式
溢价发行(多)
荷兰式拍卖(少,比如谷歌)
Day 5
回答问题:
从博弈论的角度,如果把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投资者(大猪和小猪)的收益看作一个整体,“IPO抑价”能使得这个整体的收益更大。
上一课有提到,上市可能是企业的成年礼,是融入商业主流社会的通行证,企业上市后有更广阔的融资渠道,进入资本网络,能获得多元资金支持。企业抑价发行股票,让投资者争相购买,短期内的确损失了不少,但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可能更大。
学习笔记:
一、IPO抑价知多少?
IPO“打新”,就是认购新股,去买一个刚上市的公司的股票,然后去二级市场交易。
之所以这么多人关心打新,是因为一旦打新成功,一般会有一个暴涨的机会,专业术语叫做“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学术界堪称“IPO之谜”。
我国的A股设置了股票第一天的涨幅不能超过44%的上限。即便有这样的限制,一些新股也可能会连续几天都涨停,最后股价翻了两三倍甚至更多。我2014到2016年期间就中过几次签,中签简直就是中奖。但是后来有段时间每个交易日都有好几只股票上市,打新的收益低了很多,甚至很多股票破发。
打新成功,当然非常高兴,因为基本稳赚不赔。但是,对于卖股票的人,那些早期的创业者、早期的投资者,他在二级市场要卖他的股票,就相当于把钱放在桌子上(Money left on the table),它实际上是企业的一个损失。因为如果一开始就把股价定得高一些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
二、IPO为什么会抑价?
有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的理论:
第1个理论,叫做“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赢者的诅咒”的前提是,假设市场上有两类投资者,一类投资者是大的机构投资者(比如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另一类是小的个人投资者。假设前者了解真实价值,而后者并不了解。
如果小投资者收到了中签信息,大概率你可能已经被“诅咒”了。作为手笔不大的个人投资者打新成功的前提是,那些大的投资者认为这只股票定价过高,所以没参与打新。如果大投资者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中签的小投资者自然就好像白诅咒一样,买了坏股票,未来可能投资失败。
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标王”,看上去中标,成功投放广告,但是由于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没有把这些钱用到它的技术研发、产品的更新和企业的转型当中,可能导致了企业的最终失败。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赢者的诅咒”理论成立的话,市场上的小投资者就不会愿意去参与打新,而如果没有足够的需求来竞标,这个IPO可能就会流产。所以为了避免流产,为了能够让这个IPO顺利地进行下去,投资银行就会故意把这个价格降得低一点,这样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来参与这个IPO的认购,最终形成“IPO抑价”。
第二个理论是1989年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发明的,叫做“信号理论”。
“信号理论”同样也假设有信息不对称,但它假设的是企业的内部人员和外部的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人员掌握更多的信息,估值更准确,外部人员信息不足。
内如人员如何传递“这家公司很优质”的这个信息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行胜于言”。就是把这些真金白银放在桌子上,任由那些打新成功的人拿走。传达出这个企业就是有钱、任性,的正面信号。
第三个理论,叫做“信息生产理论”。
“信息生产理论”和“信号理论”的前提是一样的,但是有另外的逻辑: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作为外部投资者,会需要去收集企业的信息,而搜索信息是有成本的,比如研究这个企业的报表,走访和调研这个企业,和企业的高管交谈,和企业的上下游进行沟通等等。
如果被调查的企业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那么他就可以故意把我的股价定得比较低,我把这个钱留在桌子上,通过这种方式来来补偿信息调研的成本。
总结:
1、“赢者的诅咒”理论告诉我们投资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IPO的竞标中来,它会故意地把价格压低一些;
2、“信号理论”告诉我们准备上市的公司为了传达自己是一个好公司的这样一个信号,它故意把价格压低一些;
3、“信息生产理论”说的是准备上市的公司故意把价格压低一些,来补偿那些外部的投资者收集信息的成本。
Day 6
回答问题:
当时上科创板的时候,有些关注。媒体上宣传当然是说这是证券改革的重要一环,但市场上当时普片的感受就是会产生“吸金”的效果,导致其它股票大跌。我没有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但非常认可核准制。
学习笔记:
这一刻从科创板入手,分析了中国上市制度的缺陷、科创板的改革意义、未来前景以及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注册制: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要通过证监会审查(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和发审委通过。
核准制:市场决定企业能否上市,是市场行为,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企业信息披露完整、准确、及时。
科创板的特点:对盈利不作要求,前五天不设涨停板,之后20%的涨停板,允许同股不同权,退市规格非常严格。科创板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短期:减少上市的行政干预,执行退市制度。
中期:培育优质、高成长、高创新企业,例如吸引小米、腾讯这类企业回内地上市。
长期:完全实施注册制。
科创板的影响:
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利好,小优企业也可顺利获得融资。
对个人投资者设置了50万的投资门槛,体现了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导向。
Day 7
回答问题:
我理解的债,就是借钱还钱的行为。所谓借钱还钱,借了别人的钱,欠下别人的债。债也是一种信用,还是一种责任。别人借我钱,是相信我有能力还,我借了他人的钱,就有还钱的责任。
学习笔记:
债券的要素:
1、面值:到期偿还的金额
2、票息率:名义利率
3、到期日:还本金的日子
4、到期收益率:实际利率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1、规模:债券市场是股权市场的10倍以上
2、收益:债券收益固定,且收益相对较低
3、权利:对企业的现金有优先所有权,即先还钱(债券)再分钱(股票)
企业发债券的优势:
1、成本:低。与发行股票比,权力多,付出的少。与银行贷款比,少了中间商的差价,
2、流动性:债券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而贷款不可以。
发债时机:企业的社会知名度高,信誉好,拥有一定有形资产时适合发债
债券定价:利息本金折现求和。
Day 8
回答问题:
信用评级就像老师给学生打分和写评语,家长们只会让自家孩子多和好同学玩,要求他们经量远离差生。这当然有失偏颇,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好坏,但大多数情况下有效。
学习笔记:
债券的合规条款,规定企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限制债务人,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能降低债务人的融资成本,间接对债务人也有利。
肯定条款:规定债务人应该做什么,比如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要求企业发展符合财务指标,保持良好经营并严格进行信息披露等。
否定条款:规定债务人不能做什么,比如不能过多分红,不能发行更高优先级的债券等。
为了防止债务人绕过条款做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发生,产生了“可转债”:债权人可将债券转换为股票,防止债务人冒险投资,同时能降低债务人融资成本。
可卖回债券:当利率上涨时,债权人可强制提前买回债券,已获得更高收益,因此该债券价更低,对债务人来说降低了融资成本。
可赎回债券:当利率下跌是,债务人可强制赎回债券,已避免损失,因此该债券价格更高,对债务人来说提高了融资成本。
信用评级:提示企业违约可能性,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券)评级为BB以下。
Day 9
回答问题:没有研究过税,但听说过智商税,据说智商税税务筹划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学习,哈哈。
学习笔记:
MM定理的严格假设:
1、人人都有完全一致的预期;
2、人人都有完全一致的风险偏好;
3、企业有永续现金流;
4、没有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完美市场);
5、没有税收。
结论: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由企业的投资决策决定。
MM第一定理公式(含税):
有财务杠杆企业价值=没有财务杠杆企业价值+企业边际税率(Tc)*企业的负债(D)
企业边际税率(Tc)*企业的负债(D)=税盾
举例:
设企业净利润是100万,税率是30%。
没有负债情况下的税收支出:100万*30%=30万
有负债,假设利息支出20万,那么其税收支出:(100-20)*30%=24万
也就是说,有负债情况下,税收支出比没有负债的少6万元,企业价值相当于多了6万元。
Day 10
回答问题:
我曾经认为,可以借钱进行投资,只要我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利息就好。虽然理论上说,这是行得通的,银行本质上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赚取的利息差。
可实际经验告诉我,一定不要这样做。
2019年初,我各处贷款买了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用自己的现金每月还款,上半年涨得还不错,但是并没有卖出。下半年一直阴跌,还款资金一度枯竭,不愿意卖币还款,于是继续借款来还款。2020年年初两月市场又有所好转,可并没有突破前高,还是坚持着没有卖出。直到3月遇到经济危机,几天时间市值减半。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现金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借的钱是有成本的,而且还是有期限的成本,所以要格外注意。如果看好一个资产,用闲钱长期定投就好了,如果真是好的投资品种,市场越跌,熊市越长,对于我们来说越有利,因为那样我们才有足够长的时间,买到足够便宜的标的。
课程笔记:
常规的破产:资不抵债,变卖资产还债
流动性破产:企业现金无法偿还债务了(可以和债权人协商,推迟还款,恢复经营)
财务困境:
直接成本:破产清算过程中需要产生的中介费用,如资产估值、重组、变现、诉讼等。
间接成本:发布破产公告后,造成负面影响,股价大跌等。
代理成本: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不同,造成投资决策完全相悖、股东可能会利用关联交易,转移本该给债权人的款项。
预先融资理论:内部融资—发债—发行股票
没有“最优杠杆率”。
Day 11
回答问题:
我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安全。安全第一,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任何时候都是安全最重要,用投资属于来说就是“风险可控”。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是绝大多数人在决定投资前都听过一句话,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句话。投资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己最多能承担多少风险。
风险无处不在,投资有亏损的风险,外出有意外的风险,就连学习都有风险,学到了错误的理念,塑造出畸形的三观,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后果不堪设想。
学习笔记:
一、投资遵循四原则
1、找到底线:即希望获得多少收益,愿意承担多大风险;
2、机会成本:即做了事情A,就不能做事情B,最后B与A的收益差就是机会成本;
3、溢出效应:即做了这件事,会对其它是造成多大影响;
4、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投资时应该排除该部分因素。
二、判断投资效果好坏的方法
1、投资回收期法:简单粗暴,也正因为如此,被绝大多数人采用。缺点是此方法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长期思维,且非常主观。
2、净现值法:常见且科学。把未来可能的现金收入折算成现值后累加在一起,NPV大于0则可行。独立方案时,NPV大于0,可都行。互斥方案时,NPV都大于0,选择大的那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