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这句话简单明了,出自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这句话曾被很多人用于教育孩子,也被很多人当作至理名言。同时,这也是这本书中我最早听过的一句话。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在她心里,他应该还是那个“可爱的安安”,那个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可那个小男孩已经不在了。就像书中写到的那样,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 ,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她不认识的人。她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她以通信的方式重新认识他。最后,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在父母眼中,无论孩子再怎么大,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可对于十八岁的孩子来说,我们渴望自己不再是他们口中的那个可爱的孩子,我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有时我们的举动会很鲁莽,会不考虑后果,一味地朝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头也不回地前行。我们总是认为,父母他们那一辈的思想已经过时了,已经没用了。可现实是,父母也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他们拿自己所谓的经验教导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少走点弯路,仅此而已。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了为什么父母总要求我做某些事,不做某些事,学会了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做我的父母,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干”好父母这个无休假、无薪酬的工作。同样,我也是第一次做他们的孩子,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将孩子这个角色诠释到极致。也许,我们双方都互相不完美,但我们需要做的不就是趋于完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