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在年末写下新一年的计划吗?
你会对未知的事物做出畅想吗?
我会。
但是我不会过于期待。
身处自媒体洪流,身处不断变化的当下,我们不知道环境会给我们什么,但明白人和事会不断变化这个本质,面对未来会更有力量。
1
3年前 ,M姑娘为了爱情从北京来到深圳。
人脉,事业全部不要,从一个在文艺影视圈和各种大佬合作的女强人,孤身一人到了深圳,连第一份工作都是自己朋友安顿的。
那个男人是个公务员,家庭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小康。
男方父母给这对情侣准备了一套小房子,女孩子也很知足,想着接下来靠两个人的努力,换更大的房子,过更好的生活。
我问她图什么,她说,因为工作中认识,异地恋几年,人也算靠谱,就觉得总要有一个人要妥协一下。
于是坦荡的射手座女孩就做了决定。
后来,男人在职业上遇到一个肥缺岗位调动的机会,但是上级不放人,男人自己就犹豫不决;
M姑娘很努力帮助他想怎么给领导写短信:为什么需要这个机会,我会怎么做等等,甚至连发短信的时间都帮他算好了。
“这样的短信领导不会麻烦回复,所以要给领导一点时间考虑;晚上,这样第二天就有答复了” 她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姑娘。
后来呢,我问。
后来领导居然同意了,她说。
但现在想来,这是我做的最糟糕的助攻吧。
因为岗位肥缺,有求于他的事情就多了,于是每天应酬不断,天天喝酒,一两周都见不到人……
再后来,女生发现了男人在生日那天飞去三亚的头等舱机票。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男人到最后也没有对自己坦诚。
“没想到,人变了”,她淡淡地笑着。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惨痛的顿悟,人是会变的。
2
是什么让人们发生改变呢?
不如我们抛下情绪,理智看待这个问题。
文森特·鲁吉罗在《超越感觉》的开头用好几个章节来说明“我”的形成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观念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影响
●被操纵的“学问”
●心理学的影响
这些要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引起了很多争辩。
比如要不要逃离北上广;是选小城市一套房,还是大城市一张床?
而且,人的观念可能会因为时间,环境不断变化。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别人和被社会影响着。
变化一定是坏事吗?
在《超越感觉》这本书中作者说,正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容易被影响和改变,所以我们都要时刻审视自己,进行批判性思考。
如果不这样的话,会怎样呢?
《奇葩说》杨奇函怎么有过这样一段发言:
维持我们节俭的,可能是我们的贫穷;
维持我们检点的,可能是我们的丑陋;
维持我们低调的,可能使我们的平庸;
维持我们钻研的,可能使我们的笨拙;
促成我们义无反顾的,可能是我们的走投无路;
激发我们看淡一切的,可能是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心无旁骛,可能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从容;
我们刚正不阿,可能只是我们没有资格被诱惑;
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行之所以符合道德规范;
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情操高人一等;
只是因为我们把短板变成了高尚而已。
——我们未必是人好,只是没有机会去放荡。
知道人是不断变化的,也许下次遭遇这个问题,你会坦然一些。
3
直面变化的真相,然后呢?
2018年的冬天,我独自一人在大理苍山上的酒店里闭关。
那时候从一个三线城市的程序员,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两年时间了。
那两年时间里,我一年要巡回签售十几个城市,被读者宠爱,被前辈扶持,课酬丰厚……
但内心隐约不安,但也说不清楚这种不安来自何处,是什么。
所以,那个“只要给钱,我什么知识都会”的彭小六,推掉了一切活动邀约,想冷静想想。
此时旅游的淡季,但洱海一点也不平静。
因为政策的改变,洱海边上50米以内的客栈都面临着拆除的命运。
据说,下一年继续推进到100,150米。
很多放弃城市生活,盘下一家客栈,想再次终身的人们,瞬间梦想破灭,真的是“哀鸿遍野”。
那段时间我刚好读到斯图尔特·布兰德的《How building learn》,这个深深影响着史蒂夫·乔布斯的老爷子,他讲了一个概念,叫速度分层。
最初有这个想法是由于发现一些事物变化太快(例如房间内的实际使用内容可能每天都会变化,内部的装饰可能数月到数年才会发生改变),一些事物变化比较慢(例如空间的使用情况、内部布局、实际结构),另外一些事物变化非常缓慢(例如房屋的基础结构可能数十年、数百年才会改变)。
布兰德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城市与文明:
变化速度较快的部分进行学习、接受建议,并吸收外部的冲击;
变化较缓慢的部分进行记忆、集成和约束。
快速部分获得所有的关注,缓慢的部分则拥有所有的力量。
我看着苍山,行走在破碎的洱海边,忽然醒悟。
面对一定会变化的世界和周边,追求更有力量感的东西,才是我应该做的。
4
最近婉萍出了一本书《敢行动,梦想才生动》。它是行动派核心理念“实现梦想清单”的实践操作手册。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问了作者一个问题:
为什么,写出自己梦想清单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呢?
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会把欲望当梦想,去追逐外在的变化,而不是内在的变化。
了解自己能力兴趣和天赋,就可以去造梦;
了解自己能调动的资源:时间,金钱和人脉,就可以去实现梦想。
抬头看星星,还是低头看路,都有一个前提,是了解自己。
快速部分获得所有的关注,缓慢的部分则拥有所有的力量。
图尔特·布兰德的教诲,再次响起。
在《梁宁产品思维30讲中》,有一个段落是教我们如何观察判断一个人或者产品。
所谓的深刻,就是看你能看到这个人的第几层:
●感知:我们看到的外表,身材,形象
●角色:工作岗位,做什么的
●资源:可以调动的人脉,社会资源,金钱和时间
●能力:他能解决什么问题
●存在感:他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心理模式
婉萍的书对我有什么启发呢?
就是我发现年度计划不是简单写一个清单的事情。
实现目标,达成心愿,也不是因为做了这个,就能得到那个的过程。
写作就能变现,演讲就能有影响力,阅读就会成为知识达人……这些都是“单一要素思维”。
而实际是什么呢?
实际上,人是一个系统;改变,不是单一要素,是一个系统。
我想说什么呢?
人是会变的,变化有很多层次,而我想在变化中寻找更深刻,更隽永的东西,也许缓慢,但那是真正的力量。
希望我们能找到内心的力量。
做阅读实践派,我是彭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