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孫郎
引言
大明嘉靖年间,倭寇频频侵扰我大明国土,搅得我大明东南沿海诸地是寸草不生,民生哀怨。恰在此危难之际,有一位叫戚继光的英雄出现。在戚继光的训练下,一支除倭的“戚家军”诞生。在戚继光的领导下,倭寇连战连败,直到退回海上,不敢再侵犯大明国土。由此,“戚家军”也成为南方抗倭的主力军。
一、倭寇入朝,欲图大明
在大明万历年间,倭国有位名叫丰臣秀吉的关白,在征服了日本各地诸侯后,集权于一身,地位仅此当时的倭国天皇。丰臣秀吉是个野心家,做梦都想着让大明的领土成为倭国的一部分,幻想着自己在大明国都顺天府里统治着整个东亚。当然这也只是丰臣秀吉的白日梦而已,殊不知在接下去的几年间,他将在朝鲜遭到大明的猛烈攻击。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丰臣秀吉召集倭国近八十万之众,以十六万人,分为九军为先锋,攻占朝鲜。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倭国大军抵达朝鲜,开始了西征的第一战。当倭国船队要靠近朝鲜的釜山时,朝鲜守城主将还沉浸在狩猎的安乐窝中。待到回过神来,釜山已沦陷。随即,倭国一路势如破竹,朝鲜军将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甚至,倭兵未到,朝兵早已逃得城去楼空,白白的丧失了主权和主动权。倭兵见朝鲜军人如此不堪一击,甚是欣喜,以为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踏进大明国土,荣享富贵了。
倭兵连战连捷,攻破了朝鲜王京、开城、平壤三都。打得朝鲜国王李昖措手不及,只得狼狈不堪的开始逃亡。朝鲜已经被倭寇打得没有还击之力,亡国之时也是指日可待了,就在这危机关头,朝鲜派出特使前往大明,向宗主国求援。
二、神宗定策,抗倭援朝
万历年间,神宗皇帝虽久不上朝,一直效仿他的嘉靖皇爷爷的行为。但是当遇到这种国家大事,神宗皇帝还是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当朝鲜求援的消息传到大明后,神宗皇帝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打”。倭国也真是目中无人,也不看看朝鲜的老大是谁。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唇寒齿亡,如果朝鲜被倭国所占,那么战火势必会蔓延到大明境内,这是神宗皇帝所不愿看到的。于是,御笔一挥,出征入朝,赶走倭寇,光复朝鲜。
此次东征的主帅叫李如松,是大明一员名将。在李如松入朝前,明朝将领祖承训就已先行入朝,不过祖承训因轻敌兵败,导致倭国误以为明军实力不过如此。祖承训的兵败震惊大明朝野,遂出现了议和的风声。而这议和的人选居然是一位名叫沈惟敬的市井无赖,靠着他的一只巧舌如簧的嘴说的让兵部尚书石星是深信不已。石星暗中让沈惟敬前往朝鲜,与日本相关人士会面,寻找议和机会。
自从李如松进入朝鲜境内,那可谓是势如破竹。倭兵遇到明军,就如同朝鲜军遇到倭军一样,那就是兵败如山倒,望风而逃。所以倭军连连败退,明军趁势收复了朝鲜的故都平壤城。李如松连连取胜,不料,在收复朝鲜都城王京的时候,因为大意,被倭军所伏,败北而归。这是李如松入朝的第一次大败,此役战败后,李如松被撤回国内。转而朝中上的大臣开始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这时,沈惟敬这位市井无赖就此登上了舞台,可谓是小人得志,鸡犬升天。当然所谓的和谈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日军还是利用和谈的假象迷惑明军,在明、朝联军不备的情况下,再次发兵攻陷朝鲜诸城。
三、天师驱倭,功载史册
明军这回可吃了大亏,倭军突然进攻,直扑南原城。南原城是明朝将领杨元在镇守,但由于杨元的自负吃了败仗,率着残部逃跑,致使倭军又长驱直入直逼王京。在危急时刻,朝鲜经理杨镐临危布阵,抵御了倭军来袭,取得稷山大捷。杨镐又乘胜追击,一路抵达蔚山与倭将加藤清正对峙。两军对峙互有伤亡,但倭军被困城中,加之倭军援军迟迟无法靠近,加藤清正已是困兽犹斗。
怎奈杨镐犯了个战术性错误,错失好局。兵书上说围其三面,而放其一面。杨镐反其道行之,全部围上,致使加藤清正等人拼死作战,让明军无机可乘,白白错失歼灭加藤清正的机会。久而久之,明军围城消耗也大,既无援军也无粮草供给,又久攻不下,导致士气大落,人心涣散。此时倭军源源不断开来,最终明军无法抵御,自行溃退出逃。杨镐就这样错失良机,损兵折将。
在杨镐失利的同时,倭军也受到不小的损失。而在倭国本土,发动这次战争的倭国关白丰臣秀吉终于因病去世。在离世前,丰臣秀吉决定结束这场耗时已久的战争,命人撤回朝鲜战场上的所有倭军。
明军这边则又派出三路大军,外加一路水军进围倭军,势必一战彻底击溃倭军。但结果,倭军虽无心恋战,归心似箭,仍然在路上大胜明军三路,从而得以全身而退。唯有明军的水师陈璘与朝鲜水师李舜臣围歼了倭军获得大胜。
至此,朝鲜境内又恢复了和平,大明东征也履行了宗主国的义务,挫败了倭军企图借朝入明,侵我大明江山的阴谋,成功的把这刚要燃起的战火扼杀在摇篮之中。虽然战胜了倭军,但是大明已开始走向末路,再不久的日子里,大明将于女真政权展开殊死争斗。
相关文章推荐
(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孫郎谈古”所有,未经本号授权擅自转载发布在其他平台者,本号有权责令侵权者删除。欲转载请先简信联系!!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