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帖子《35岁再出发,关闭朋友圈的一年,人生开挂》,详细介绍了这一年的自律习惯养成、自身潜能发展以及带给自己的变化。
目前很多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关闭了朋友圈,不再对别人的生活感兴趣,把注意力都放置在自己的成长上,让生活变得纯粹,也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且不论这鸡汤文的真假好坏,仅仅凭着几个详实的数据看了50多部TED,近20部纪录片,成为写作教练,辅导学员1000+,这些就很让人佩服。
每月做计划,拆解目标到每一天,每天按时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利用碎片时间去读纸质书,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的、都想去做的,但是往往会回到起点的。
其实,我们每天花在朋友圈的时间不少。
点开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都有什么好玩有趣的事情,都有什么值得看的新闻咨询,都有怎样的生活感悟,刚开始大家都会一个一个点赞,也会一句一句评论。
好像时间挺不经用,刷朋友圈的时候不在意就会过去一小时。
若果睡觉前去刷,本来积攒的睡意也会消散殆尽,换来的是继续刷头条、刷抖音,久久无法入睡。
朋友圈也丰富了生活,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渠道,但是久而久之,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去关注、更新、点赞、浏览朋友圈了,悄悄地变成了三天可见,直到一条黑线。
也有的人发了朋友圈,但也就是发了,不再去回复和管理了。
大家都想让自己成长的更加好一点,对自己多点关注,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
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一些其它的事情。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快节奏的新时代,大家都喜欢盯着手机,或者电子浏览器,而忽视了纸质书籍。
我觉得还是读点纸质书籍好,这才像是读书的样子,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或者标示,一杯咖啡、一本书籍,都是一段让自己书本中遨游的旅程,涤荡心灵,成就自己。
不是么?你还记得你去过几次书店买书,买书签?
你还去过几次图书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地看书?
哪怕是在街角的咖啡店,你又有多久是翻看手机而不是阅读书籍?
时间管理、自我成长、情绪疏导、人生必看,这些都可以丰润我们的世界。
读书之后就可以写作。
在这个时代,写作是绕不开的话题,会写文案的人一定是对生活的充满热爱、同时善于提炼总结的人。
找一些经典文献、收集一些金句,久而久之变成自己的文案、短篇、网文。
写多了,你的人生阅历就会更加丰富,笔端的世界就会更加多元,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加理性,对于美好未来就会有更多的期待,也会有更多的行动。
养成自律的习惯,让自己越来越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当有内在驱动的时候,生物钟就可以为梦想和目标而自行设定。
早睡早起、坚持锻炼、阅读写作、多看纪录片,在历史的长河里认清自己,在思想、认知、表达、逻辑方面多下功夫,听听别人怎么说,看看别人怎么做,想学什么都可以,投了精力和时间,就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悄悄努力,不去关注别人,聚焦自己,总有让自己惊艳时光的出色成果,也总会让自己的每一次出现都熠熠闪光。
休息好了,身体好了,精力好了,生活充实了,眼界变宽了,能力增强了,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开挂人生么?
关闭朋友圈,是个人的选择,不去窥探、攀比、较真,不去过多花费时间、精神内耗。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安静而用力地活着,不做下一个谁,只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