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1973年生,湖北襄阳市东津镇打伙村人,目前在北京做家政工。——这是《久别重逢》这本书勒口上关于作者的一句话介绍。
我不得不再查找一下资料:范雨素初中毕业,2017年4月因她的自传网络小说《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网络而成为网红,备受关注。2022年12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久别重逢》。
这样结合来看,似乎又是一个关于草根逆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总会带着一种让人无法下咽的关于“审苦”的虚假腔调,稍有阅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因为现实的生活中,谁也不能把苦难真的过成诗。
因此,当我看到序言的开篇两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时,我并不以为意,且带着几分冷漠的心情。后来直到书读完了,我才不得不叹口气,同意了前一句,后一句仍然值得商榷。
苦难故事的命运脚本大抵类似,范雨素的生命历程确实够苦,但这本命运之书的抒写方式才是真正让我感到意外之处,充满了淡淡的高贵。
我所说的抒写方式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她的文笔,一是她的人生选择。
从文笔来说,范雨素的行文风格特别古典、诗意却又简洁明亮,就像一个出身高贵、落落大方的闺阁淑女在静静地跟你讲述她住在“垃圾堆里”的生活日常,让人常常产生奇幻之感。她从小到大的文学阅读量之大,经常让我在她的字里行间里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读不懂她到底在说什么。
少年的她很膨胀,因为她六七岁就自己看小说,八岁能看懂一本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上课从来不听课却成绩很好。上课的时间会神游千里,大脑里自编自导一千遍一本叫《梅腊月》的小说。
由此,她甚至得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她直接写到,“通过看小说,我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了如指掌。”看到这里,我不由陷入回忆和卡顿中,为什么同样是少时看小说,为什么她能学好地理和历史,而我只学会了风花雪月。
范雨素能把一套崭新的《上下五千年》看成了卷毛脏书,也会从数学类科普书中得出关于数学的哲学结论。她居然说,“数学是宇宙的语言”,“万物皆复数”。
因此,就算她后来在潘家园摆摊看到一些文化大家时也不卑不亢,因为她心中的名人是“孔子、庄子、孟子、秦始皇、汉高祖、西楚霸王、吕布、李白、杜甫......”,她认为这些名人,都比当代名流出名。这是当然,但这样的想法与她的处境结合来想,还是显得非常有见识。
再看她的人生选择。
范雨素童年时找不到人说话,便每天对着一棵大桑树说话,这棵大树被她叫做“大桑树爷爷”。十二岁时,大桑树爷爷被人从根锯掉,从此带走了她的灵魂。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为了寻找大桑树爷爷身上居住的催生灵兽,范雨素离家出走。
她按照知青文学上的逃票攻略顺利南下到达柳州,认识了一个叫莫阿蓝的小偷。当然她没有当小偷,她在阿蓝的帮助下在一个早点摊上做杂工,日子过得特别苦。四个月地狱般洗碗的苦日子,让范雨素放弃了寻找催生灵兽的想法,又按照知青逃票攻略混上火车灰溜溜回了家。
回家之后的经历就不在这里详述,总之也算幸运,范雨素在哥哥的帮助下在一所小学当了六年的老师。但是到了十八岁,她又一次萌发了寻找催生灵兽的念头,这一次,她选择了北上。她按照《中国青年报》的指引,找到了崇文门三角地。
因为不想再洗碗,所以这一次她加入了一个盗墓集团,担任“放哨”的工作。盗墓集团的一个伙计承诺帮她找催生灵兽,因此她答应给他生个儿子,谁知同居一年后,她却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伙计从此远遁,彻底消失。
后来在京城独自养育女儿的过程自然苦不堪言,甚至差点把女儿弄丢了。然后又是一本书让她竟带着女儿再次出走了。她买了一本叫《鬼神本纪》的奇书,介绍了中国领土上的一处鬼神聚集之地,于是她背着孩子到国家图书馆做好了“攻略”就踏上迢迢的旅途并最终到达了鬼神堡。
她带着孩子像《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一样在一个墓室里定居下来,喝山泉水,吃古苔藓。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餐风露宿的严酷生活,在她的笔下变成了“日暮西山,我们餐霞,喝北风。”
她买了一本《植物世界》的旧书和孩子一起学习每一种植物的名字,每天领着宝宝与古木感应。娘俩以果实为生,就着山泉水烹煮云雾茶,用坏了高足的青花婴戏碗啜茗,过着老神仙一样的日子。只是也谈不上快活。然而她却不放弃,因为还是没找到她的大桑树爷爷。
读到这里,突然就理解了范雨素这如同梦游般的人生历程。范雨素通过大量的阅读在自己灵魂深处建造了一个超脱沉重日常现实的奇幻空间,不断进行着自我追寻。
正如她书中引用王尔德的那段话,“以上帝的视角或者以老天爷的视角,我们都在沟里。有的人在沟底,有的人在沟沿,有的人在沟边那块最大的土坷垃上。沟里的人们。仰望星空的人们。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当我们面对时代带来的无可回避的焦虑和恐惧之时,读书,大量的读书,或许是最后的灵魂救赎之路。即便不能像范雨素这样一举成名,但至少也可以找到一丝光明,不至于魂无安身之地。
作者简介:谢容俐,师从沈嘉柯;“读经典”系列文化视频创始人、总导演;全网平台累积2000万浏览量;武汉坤平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高级阅读写作导师;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大学国学院联办《周易》导读班1期学员;参加合著《探骊红楼梦》(线装书局),获得湖北日报极目新闻报道、凤凰网转载;省级刊物《小小说月刊》特约朗读者,全球千强企业特邀线上读书会主持人。散文随笔发布于新浪财经、腾讯新闻和《读者空间》等众多国家级省级报刊等。(小红书@艾米讲书 / 喜马拉雅@艾米讲书)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齐帆齐微刊》https://mp.weixin.qq.com/s/HoQqZs_Uv03yFkiV864h3A,感谢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