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作者是直树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kindle,让它成为阅读和学习的神器。我将分享其中
一、为什么选择Kindle?
Kindle vs同类电子阅读器和相比,一方面,是正版书库。相比于其他同类产品, Kindle的电子书库从目前来看可以说是最大且类别最全的,我们可以通过远低于纸质书的价格购买到正版的读物。
另一方面,是在软件生态上。因为 Kindle的知名度,有非常多国内外的开发者专门为其定制了相应的轻工具。从而方便了用户对阅读痕迹进行后期处理,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的闭环。
我们都是想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但是在便携性、沉浸感、正版书库的大小、软件生态的影响力以及跨平台的能力上,Kindle显然都是最好的。
二、Kindle有什么好用的自带功能
1、功能一:快速翻页
Kindle的基础翻页功能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手势交互,其一是简单的触屏翻页,其二则是更为灵活的滑动翻页。
滚轮翻页方法在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单击阅读区域上方大致三厘米的位置,唤醒功能区。
2、功能2:截屏
读书要有所得,必须要有思考,而思考的最佳验收方式就是输出。不论是书评还是读书笔记,怎样都好,只要是经过你理解的输出,就非常有价值。
截屏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一个对角线原则就好。大家在“左上右下”或“左下右上”的角落位置同时按住,即可完成截图操作,
注意事项:①必须同时按到对角线两边的圆形区域;②当屏幕闪现一下则代表截屏成功,否则就再试一次。
3、功能3:笔记导出
当你看完一本书后,你想快速将书内的标注/笔记导入到电脑里去,应该怎么做呢?你只需要遵循以下几步即可:
(1)在阅读页面中选择“右上角的菜单”并选择“笔记”选项;
(2)在弹出的新窗口中选择“导出笔记”选项;
(3)在弹出新的窗口中选择“发送”即可完成内容的传递;
(4)你将在你的亚马逊登入邮箱中收到这本书的书摘。
4、功能六:磁盘传书
这时候你只需要有一根可以把 Kindle连接到电脑的数据线,就可以将文件传输到 Kindle,我把这个过程称为磁盘传书。
(1)通过 USB将你的设备连接到电脑;
(2)当电脑识别了 Kindle后,将这个名为 Kindle的磁盘双击打开,你会找到一个名为 Documents的文件夹;
(3)将目标读物文件拖拽至 Documents文件夹中,待传书完毕后,断开 Kindle和电脑的连接;
(4)打开 Kindle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书已经在里面了,此方法无须联网下载。
5、功能5:X-Ray
实际上 X- Ray是一个非常酷的功能,作为 Kindle非常用心的一个设计,可用于帮助读者快速浏览复杂读物的核心信息。
例如我们看《百年孤独》《红楼梦》《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大部头时会常常感慨,这么多人物、这么多细节,应该如何厘清脉络呢?这时候你就可以借助 X- Ray了——一眼就能直观地了解文中的重要人物、术语以及图片。
点击进入 X- Ray之后,就会看到高频词等信息,并且还会按照相关性排列,
6、功能6:多端同步
多端同步可以说是Kindle的一个基本功能,亚马逊的Kindle产品布局包括了设备端、电脑端以及移动端等多种产品形态,其中设备端为Kindle设备,一个用户的账号至多可在6个Kindle设备上同时登入。
7、功能7:飞行模式
很多人吐槽Kindle耗电快,在这里建议大家,除了以下情况,都可以将设备开启为飞行模式,以此来获得更长的待机时间。
(1)需要进行机内固件自动升级的时候;
(2)购买了新书准备下载到本地的时候;
(3)准备使用体验浏览器的时候;
(4)需要同步数据的时候。
三、这样用Kindle读书才有效
如果想用Kindle去吃透一本书,是有科学的方法和流程的,作者把这个流程叫“Kindle读记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Kindle把一本书从读到记一口气做完。这个过程一共分为四大块,分别是“选书”“输入”“加工”和“输出”。
1、选书篇
①明确选书的目的
很多人决定看书最紧要是开心。正是有这样的心态,很多人才会陷入好像读了很多书,好像又没读过的状态。你只有确定了目的,你的阅读、你的信息检索、你的虚心求教才会有意义,不然都只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千万不要忘记读书的主体是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为什么读书,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
②使用图书评分网站
好的评分网站有以下特点:
(1)用户数较多,评价较多且相对客观;
(2)中文、英文书目全覆盖,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3)广告味不浓,专注阅读。“豆瓣阅读”以及“ Goodreads”皆属于此列,这两个网站都各有其优势。其中,“豆瓣阅读”中的中文书(非繁体版)显然是比较多的, 而“Goodreads”则比较西化,繁体书和英文原版书在这里找则合适得多。
③在实际找书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的方式?
作者的方法就是使用关键词。举个例子:我想学习写作,就直接在搜索栏键入“写作”或“ writing”就好了,接着你就可以通过评分、评价等参考要素开始慢慢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些书,而这些书最终可以汇总成一个书单,然后对书进行二次筛选 。
④如何进行二次筛选呢?
(1)根据作者的知名度做个权衡。如果作者在领域内比较知名,那么这样的书目选择显然是不会错的,这本书可以作为主读书目;
(2)参考对应圈子KOL的意见。这里说的KOL就是大家说的意见领袖了,比如你可以发微博公开请教,也可以私信请教,甚至写邮件。
(3)购买渠道是否允许。书目是否有 Kindle 版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一本书太重要又刚好没有电子版,那你就可以考虑买一本纸质版的。
总结一下,选书流程就是:[确定阅读目的/需求]→[借助豆瓣读书/Goodreads等网站建立基础书单]→[寻求对应圈子的KOL或身边专业人士对书单进行优化改进]
2、输入篇
大家用Kindle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输入”理解为对书籍中重点内容的消化吸收,也就是我们用Kindle看书时留下的“标注/笔记”。
输入”过程中很好用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一个思维”“三个技巧”和“两个意识”。
①一个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纸质书、电子书通用)
②三个技巧:对三种内容进行标注或做笔记
我们在用Kindle阅读的过程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这块。做标注和笔记有个前提千万要记住,那就是我们所做的内容是有价值的,即你能在这句话或者这个笔记中继续挖掘。需要掌握以下三个技巧是:
(1)对于作者的重点观点描述,进行标注;
(2)书中能对当下的你产生帮助的地方,进行简单笔记;
(3)书中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进行简单笔记。
③我们还需要有两个意识,我分别管它们叫“标注意识”和“笔记意识”。
(1)笔记意识
“笔记意识”是重要的,搭配标注的内容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提问、回答的框架,也就是所谓的“A/B面”,它是对我们后续的“加工”环节的一个很好的铺垫。
(2)标注意识
而“标注意识”则更为简单,就是当内容已经复杂到我们无法用笔记直接描述,或者你想快速阅读下面内容的时候,标注意识则是你对重要内容处理的一个方式。
3、加工篇
读书做到以上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对这些“精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提炼、优化与整理。加工”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叫“管理”,而另外一个叫“整合”。
①Kindle标注/笔记的管理
(1)对标注中多余或欠缺的部分进行增减,以达到修整书摘的目的;
(2)对笔记中的简单记录进行深度提炼,将内容完整化、具象化。
②Kindle“标注/笔记”整合
我们就要用到一个能满足以下需求的云笔记工具来帮助我们达成这个目的:
(1)支持主流移动端,iOS/Android;
(2)同步效果好,不容易丢失文件;
(3)支持正在使用的“标注/笔记神器”;
(4)搜索效果好,关键词识别率高;
(5)文件层级设计清晰,有标签功能。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印象笔记(Evernote国内版)可以完全满足以上的所有需求,而且免费版就可以做到。
4、输出篇
我们都知道,要深入掌握一个领域的内容,光读完一本书、做做标注/笔记然后把它们丢到印象笔记中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更为深度的摸索,这种摸索就是“输出”,输出的过程是你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最提升一个人理解能力的时候。
输出的形式可以多元化,从文章、卡片、框架图、思维导图甚至言传身教的分享都可以。
①文章输出
因为通过文章输出我们会去检查漏了什么知识,发现已有知识和自己想要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差距,以此进行更多的提升。其中包含两种模式:
⑴“总结性书评”,大家可以在“输入”环节中加强对作者核心观点的书摘、笔记的记录。
⑵“开放性输出”,它需要更多的策略性,往往看一遍书还不够,你需要看完一遍后确认你要输出的方向,再结合这个方向去梳理书中对你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以及你过往经历中能和你想要写的内容相关的信息,然后就可以输出内容了。
方案1:印象笔记内输出。
方案2:借助支持同步回印象笔记的Markdown工具输出。这款产品就是MWeb。
②框架输出
框架输出,即通过归类的形式将书的内容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设计,比如一本书在你手上,你可以把它分为“主干”“收获”以及“书摘”等,通过整合自己的需求和已有信息来把书中的内容打碎再重组,真正做到为己所用。
③卡片输出
“卡片输出”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创作方式,作者最初发现这种方法是源自一篇关于纳博科夫的采访的文字稿:
“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创作的绝佳方法,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输出方式是:
(1)买好合适的纸、笔;
(2)直接利用印象笔记进行输出,那边也有卡片浏览模式,可以作为无纸化输出的一个便捷操作。
通过以上的学习,对你快速使用Kindle会有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