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写下来了对新时代青年的期许,鼓舞了无数青年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业之中。而我作为一名返乡工作的基层青年干部,更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国家、为家乡,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层是社会治理重心所在,而基层治理是公共治理体系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但同时,基层治理工作也遍布“荆棘事”“矛盾窝”,年轻干部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冲劲,积极投身于基层治理工作,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做一颗平凡而不平庸的“螺丝钉”,为基层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秉承为民宗旨,在基层治理中,做一颗为民所用的“螺丝钉”。“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177次,彰显了党始终不变的为民情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基层治理成效紧密相连,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毕业后,有幸成为一名基层综治工作人员,初出校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且与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面对部分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自己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此,我请教了办公室资深的调解员,他解释道,来我们办公室的群众大部分都是装着一肚子苦水来寻求解决办法的,有情绪很正常。我们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找准问题的症结和难点,用心用情地帮他们解决问题。慢慢地我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群众反映的问题,也因自身思想上的转变,开始喜欢上群众工作。每当看到群众气冲冲地进来,乐呵呵地回去的时候,我在想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解决问题,或许就是我返乡工作的意义吧。确实,当我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去服务群众,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时,很多工作都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基层治理工作的中心是人民,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实为民谋利、为民尽责,把“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党的传家法宝学习好、传承好、运用好,并与我们的基层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敢于担当奉献,在基层治理中,做一颗钉口朝上的“螺丝钉”。“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基层工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特别是基层治理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倘若我们的青年干部没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思想觉悟,没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的担当奉献精神,很难在这纷乱繁杂的基层治理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为人民办好事,干实事。就比如,许多大学生选择了“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项目,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深知在这片热土,还有一些发展相对缺乏,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在召唤着他们。他们带着信念沉下基层、服务群众,磨砺个人意志,锤炼工作能力。正是有着一批又一批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干部,在基层奉献自己,给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取得令世界为之赞叹的傲人成绩。正当如此,青年干部一定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甘当基层治理工作的“螺丝钉”,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一锤接着敲。只有这样,我们这艘民族复兴的巨轮才能行稳致远,笃定前行。
锻造实干本领,在基层治理中,做一颗千锤百炼的“螺丝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业之绩离不开实干之力,古往今来皆如此。青年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我们的思维活跃、干劲充沛,我们有活力、善创新。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如何提升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成为我们青年干部的必修课。一方面,青年干部要把自身的优势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实践之中去,要涵养踏实肯干、不辞辛劳的品格,要发扬脚踏实地、务求实效的作风,让基层治理发挥实效。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干事创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者,要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除了要有实干创新能力,还要求青年干部要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增强学习能力,见贤思齐,查漏补缺,充实自身理论知识,才能解决好新时代层出不穷的基层治理问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定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底色,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盼,认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枚“螺丝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