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存在各种迷雾笼罩下的问题。本书的目的在于拨开蒙在现代生活之上的迷雾,探究内在的真相。我们会提出很多疑问,有的无关痛痒,有的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答案可能常常听起来怪诞不经,但经过事实分析后,会变得显而易见。
《魔鬼经济学1——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由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和撰稿人史蒂芬·都伯纳合著,其中列维特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经济学描述的就是现实世界,其本原就是解释人们如何得到想要的东西(资源如何分配)的理论。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比如可以从”动机“的角度来入手研究人类行为,动机又分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别人怎么看自己),道德动机(自己如何看自己)三种。当有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人们就会相应的调整行为。
书中说了什么
经济学,从根本而言,是一门研究动机的学科:人如何得偿所愿或满足所需,尤其是在其他人欲求相同的情况下。既然有聪明人费心设计出了行为框架,就有成千上万聪明或不聪明的人会花费更大的心思去钻空子。作弊是否是人之天性尚未知,但确实是人类试图为之的一个突出特征。作弊是一种原始的经济行为——不劳而获。在此作者探讨了教师作弊和相扑假赛的案例。分别通过分析芝加哥学校的成绩数据和日本相扑排位赛的数据,发现各有可疑之处。在高标准测验制度下,如果学生的测验成绩不佳,教师就需接受审核,或被取消加薪或升职资格;如果学校整体成绩不佳,联邦政府则会扣留拨款;如果学校遭到停课整顿,教师则有被解雇之虞。教师作弊鲜有人追查,很难被发现,也几乎从未受到过处分。这就成了教师在学生考试中透露或篡改答案作弊的动机。日本相扑比赛的利益机制错综复杂,力士的排名直接影响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可能会很悬殊的差别,也诱使他们在比赛中送人情。
然而假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人目睹,会有人能抵制住诱惑,不去作恶吗?在书中通过观察费尔德曼的百吉饼生意发现至少87%的情况下还真不会。
除了“动机”之外,信息也是很好的出发点。然而,在我们学习的经济学中,往往以信息的透明和高效传递为基础。但是现实中很多时候信息都是不对称,导致了许多问题。
在对比三K党和中介的例子,揭发三K党和揭发漫天要价的保险公司还是有区别的:三K党以秘密情报牟利,以故弄玄虚的方式制造恐慌;保险费则算不上是秘密信息,而是一系列零碎信息,由于分布散乱,所以相互之间难以横向对比。但在两个案例中,信息的传播均起到了削弱权力的作用。
由于信息拥有巨大的威力,即便是在某种信息实际并不存在的情况下,误以为掌握了这种信息也会造成不容乐观的影响。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这是常有之事,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这种现象叫作信息不对称。我们认为,有人(通常是专家)懂得多,有人(通常是消费者)懂得少,这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真理。但实际上,各行各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大为减少。
互联网有一项成就,它大幅缩小了专家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差。互联网尽管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却难以根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往往,我们公开宣称的信息和我们心知肚明的真实信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或者以更通俗的方式来讲,就是言行不一。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是信息的持有者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获得了权力,而互联网等的出现则大大的稀释了权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有效市场,我们需要披露信息,我们惩罚信息作假。我们要减少信息不对称。
通过探讨贩毒行业的例子,某项工作若有太多人愿意做且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酬劳通常不会太高。这是决定工资多少的四个重要因素之一,另三个分别是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该工作的不适程度和该工作所提供服务的需求量。这也符合对高薪工作的认知,从业门槛高,付出的劳动多,社会对此项工作依赖性大。因此要寻求高薪工作,就要好好审视自身的能力,查找是否有不足并提升,选择合适的行业,并且要踏实肯干,听起来像老生常谈,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对于美国的犯罪率下降,90年代的经济繁荣似乎构成了犯罪率下降的一大因素,但实际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作者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关联性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堕胎率最高的几个州,在90年代的犯罪率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而堕胎率较低的州,犯罪率下降幅度也较小。不仅缺少了成千上万的年轻男性罪犯,还有成千上万的单身、未成年母亲——因为那些因堕胎而未出世的女婴若长大成人,很可能会重蹈其母亲的覆辙。堕胎是美国历史上造成犯罪率下降的最大因素之一。这是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发现,这却符合作者说到怪诞不经但经事实分析后会变得显而易见的现实。
书中也提及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最容易被专家耸人听闻的言论所蛊惑的就是父母了,恐惧成为他们育儿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毕竟,为人父母要照顾另一条生命,这令许多父母把养儿育女的太多精力浪费在了担惊受怕上。问题在于,他们多半是在庸人自扰,但这又并非他们的过错,毕竟辨别事实与谣言并非易事,这对忙碌的父母来说尤其如此。专家喋喋不休的言论,姑且不说来自其他父母的压力,铺天盖地让他们无暇作独立思考,他们能收集到的事实要么被曲解了,要么被夸大了,要么是断章取义,而这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出来的。就如现在的教育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智力成长究竟有多大影响?著名网文《什么样的家庭出学霸?大数据研究颠覆你的常识》就是节选自《魔鬼经济学》的这一章节。具体的案例从略,就说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所发现的:
影响显著的8个因素(只针对美国低年级考分情况):
1、 父母学历;
2、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父母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纪;
4、出生体重;
5、是否亲生;
6、父母在家讲英语;
7、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8、家中藏书
当然中美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有些因素如讲英语的情况未必适用于我国。
作者在做了大量分析以后得下来一些结论,值得深思:
1、父母的特点比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更重要。也就是父母内在本身拥有的东西比蓄意去应付做出来的行为(例如所谓的鸡娃),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2、对于喜欢和钻研养儿育女的父母和育儿专家来说,事实上,这些育儿之道似乎被严重高估了;
3、父母的作用比你所知的要小,而同龄人的影响更大;
4、基因很重要。大量研究证明,儿童的性格与能力约有50%是由基因决定的。
对于家长们另外的焦虑,关于起名字,书中的案例里所谓看起来是黑人,或者富裕阶层的名字,作者引用的数据说明引领起名风尚的并非名人,而是几个街区外房子更大、车子更新的那户人家,却有许多父母或有意或无意地钟情于那些听起来像是“成功人士”的名字。但随着某个上层名字为大众所采纳,上层阶级的父母开始弃之不用。最终,它成了烂大街的名字,连下层阶级的父母也看不上眼,这个名字就此被束之高阁。而与此同时,下层阶级的父母则开始寻找下一个上层阶级父母看上的名字。
父母为孩子起名时会有各种各样的考虑,他们或想中规中矩,或想不拘一格,或想与众不同,或想追赶潮流。加州的名字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父母会通过取名来表达望子成龙的念想。尽管名字不会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但父母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尽了心力。
小结
作者指出,现代世界尽管充斥着种种迷雾、乱象和罪恶昭彰的骗局,却并非无法参透或深不可测;只要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它甚至比我们所想的更加趣味横生。所需的仅仅是一种新的观察方式。
此书和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不一样,它带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人重新认识经济学,合理运用经济学,可以看透更多事物本质。其实用数据分析的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人们的各种想法和说法都是主观的,但数据是客观的,通过有效数据分析,知道什么值得测评以及如何测评,有助于理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如果你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观察数据,某些以其他方式无法解答的谜团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要击碎混淆视听和自相矛盾的谎言,数据的力量就无可比拟。
虽然此书没有统一主题,不过至少有一条共同的主线贯穿于《魔鬼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与理性思考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有关,一切只需全新的观察、辨别和衡量方式。这并不见得是什么难事,也无须复杂缜密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