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集邮协会成立后,大概吸引了三十人参加,好像是这么个数目,年数久了,确切人数记不清了。我们还挺正规,办了个集邮协会的证,现在也找不到了。
我作为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常常和市里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同学提供一些便宜的邮票,都是穷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钱买价格过高的邮票。
那时已经实行预定制度,每次来邮票,预定者到集邮门市部取邮票。
发行马王堆帛画时,配发的小型张三元一枚,价格不低。当时我们的工作也做得不理想,加入集邮协会的同学热情逐步降低,买邮票也就不积极了。小型张领回来之后,接收的只有几个同学,我愁得够呛。
也巧了,这枚小型张发行之后,市场在炒作,价格就提起来了,好像到了7元左右的样子。既然大家不要,我就拿着卖给了买家,而后用赚来的钱付了票款,自己留了几张,现在还放着。现在值多少钱,没有查过,估计也不会太贵了。
好像是三年级下学期,集邮协会的翟鹤云需要钱用,就打算将攒了几年的邮票等一起出手。说实话,师范学校是不会有其他人接手的,价格不低,250元。250元,不是个小数字。集邮品的实际价值也值这个钱。怎么办?我不同意他出手,如果出了,就意味着他将腿出这个领域,不再和我一起战斗,不出,他的困难就解决不了。思来想去,我买下了他的这些邮票。他的这些藏品,我至今还收藏着。藏品中有兵马俑邮票和小型张,现在仅此就值250元了。
时间真是了不起的砺石啊,想想,已经过去了接近三十年。
为了集邮,我征订了《集邮》杂志,作为工具书,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后来,这些书一起跟随我回到虎洞沟,日后又跟到我的身边。
市集邮协会中,有位老前辈叫陶正清,其实也就四十五六岁,人非常好。我临毕业之前,他请我到家中吃饭。我记得,他喜欢养那些类似仙人球、仙人掌之类的植物。陶老师在市金属材料公司工作,他的爱人在一所学校,他们有一儿一女。我最末一次去看他,他拿出一个大册子,1974至198几年的一个定位册给我,作为礼物,希望我可以在日后逐渐收集齐吧。他的儿子叫陶凌远,把自己收藏的西游记盖销票和另外一套盖销票送给我,作为留念。
集邮圈子中,我最感激的就是这一家人,一直惦记着。后来,白山的王洪文老师到长白,我们聊起来,才知道,陶正清老师老早就去世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到北京发展,发展得都很好。
如果无特殊的机缘,我们很难保持联系了。
一个遥远的故事了。
在我集邮的历程中,我的同学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我初中的同学张君到长白读高中后,专门给我买过集邮的邮票邮给我,有哪些邮票,记不清了,但是情谊无价啊。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人就是林卫海了。
林卫海家在红土埃,家中两个孩子,他老小,哥哥在市里打工。卫海很支持我集邮,知道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我组织了集邮展览之后。
我们的私人感情处得很好,所以常常在需要钱的时候,向他开口,几乎没有不答应的。借来的钱不是为了吃喝,而是变成了邮票进入我的邮册。
临毕业时,我还欠他接近200元(或者是接近100元),眼看是还不上了,我又不能把邮票卖了而后还账。
卫海看出我的为难,就告诉我,账不用还了,不但不还账,还在临行前请我到饭店吃了一顿饭。
珍贵的情谊啊。
过了几十年,我们一直保持着淡如水的交往,其实浓的不逊于酒。
我的集邮册也有同学赠送的,其中之一是我的女友,她写了一段含蓄的话语,记录我们的交往,落款是取了她姓氏的第一个字母。
另外一个集邮册是徐礼军赠送的,我们曾经转战多个寝室,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用一个集邮册表达了对我的祝福。
读师范那些年,我没有穿过皮鞋,也没动过买皮鞋的想法,有点钱就买了邮票,进了我的收藏册子。如果当年买了皮鞋,也早不知何处去了,如今,当年买的邮票还在。
四年师范生活,我几乎没有专注地学习,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集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