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学习分享6: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今天来谈一谈遗传对智力成绩的影响。
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发展的区别。
从三岁一直到15岁,同卵双生子在智力上保持高度相似性,而异卵双生子三岁时的智力最相似,随着时间流逝,相似性逐渐减弱,15岁时他们的智力上的相似性,并不比一般的兄弟姐妹大。
领养孩子的IQ不仅与他的亲生父母有关,也与他的养父母有关,到青少年期,被领养者与亲生父母在智力上的相似性仍然很明显,但是不再与他的领养父母相识,
从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中可以看出:共享环境对智力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而基因和非共享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理论解释了这些影响IQ分数因素的变化模式。
遗传对人格的作用。
尽管心理学家一般都假定构,成人格的相对稳定的习惯和特质,由环境所塑造,但是家庭研究和其他追踪研究揭示,许多人格特征的核心维度受遗传的影响,
比如说: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
内向的人是害羞退缩的,在他人面前不自在,而外向的人是善于交际的,另一个受基因影响的重要属性是共情关注。
高共情的人,能够认识到他人的需要,并且关心他人的幸福,在研究中的确发现了,新生儿用自己的悲伤来对其他婴儿的悲伤做出反应,对一些研究者来说,这个发现意味着共情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但是共情关注的个体差异有生物基础吗?是有的。
早在14~20个月时,在对着悲伤同伴的关注水平上,同卵双生子就已经在已经比异卵双生子更为相似了,
人到中年,离开家,便分开生活多年的同卵双生子在共情关注测验上,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而同性异卵双生子之间却不相似,这表明共情关注这个属姓是一个可遗传的特质。
环境影响人格的哪些方面?
环境是怎么影响人格的呢?
比如说;父母对待儿子的方式往往不同于女儿,或者对待第1个出生的孩子的方式,不同于后面出生的孩子,兄弟姐妹被父母区别对待,他们将经历不同的环境,这将促使他们在很多重要的人格方面产生差异,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提供了非共享的环境影响的另一个来源,
比如说:一个常指使弟妹做事的大孩子,受这样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变得果断和有支配性,
而对于年幼些的孩子来说,支配性的家庭环境可能推动的被动、忍耐和合作的人格特质的发展。
遗传对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是有遗传基础吗?
一些人可能从遗传上就倾向于做出偏差行为或者反社会行为吗?
尽管这30年前,这些想法看起来很荒谬,但是现在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逻辑思维情绪表达和社会行为严重混乱为特征,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晚期或者成天早期。
也就是说亲身父母患有精神分裂症将会增加子女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即使子女在很小的时候被其他家庭领养,这些证据强有力的表明了精神分裂是受遗传影响的。
当然,我们发现让我们有理由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只要我们更多的了解了诱发遗传疾病的环境因素,并努力发展干预和治疗技术,帮助高危个体在面对环境压力时保持情绪稳定,那么阻止大多数遗传疾病的发作会在某一天成为可能!
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