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我请同事们花很久时间做访谈,写这篇文章,是希望把身边一些朋友从“我好累”这个状态里拽出来。他们最常见的状态是工作太忙,没有生活,很疲惫。是不是跟你一样?
把自己太累的原因总结为“工作太忙”,可能是城市生活里最常见的错误——听到前面这句话不假思索地反驳,又可能会错过解决这个错误的时机。
反例随处可见,但没人认真研究为什么。我的一个朋友,昨天半夜开完了一个紧张的工作会议,今天一大早,我又看到她精力充沛地在户外健身。同样,今天这篇文章的采访对象们,都是工作非常忙碌但生活精彩的人。
相反,那些常觉得自己因为工作而累的人,假期或周末结束时也会觉得累。他们休息的方式是“瘫着”,一有空闲就无目的刷朋友圈,一边打游戏一边看电视剧,然后觉得空虚、疲惫。
你觉得累的真实原因往往不是工作太忙。先接受这一点,才有可能下定决心检查一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然后你会发现,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好好生活,而是以糟糕的工作状态为借口,放弃了生活。
常有人说,要“像热爱生活一样去工作”。但今天这篇文章想说的道理是反过来的。你更该像对待工作那样去生活:
定好目标;狠抓执行力;提升效率;注意计划和节奏感;专注。
然后你会发现,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俗套职场经验”,用来提升生活质量原来很有用。
为什么你总是又忙又累还不开心?|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自述:古典、沙梓社、卢秋、张素芳
采访、整理编辑:Cassie
① 定好目标:别总想着“工作做完就有空生活了”,这是不可能的
@沙梓社|30岁,互联网工作者
有一年半,我都处在极端忙碌的创业状态。没有节假日。喜欢的篮球、跑步、读书等生活情趣都丢了,成了彻头彻尾的工作狂。
我也想有生活,但那时我抱着一种“把工作做完就有空去生活了”的幻想。
2015 年夏天,公司关键阶段,我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半用,忘记吃饭很正常。结果胃都不好了。
因为巨大的压力,我的皮肤大面积过敏,心想:“皮肤过敏也不算啥病,去医院太浪费时间了,再忍忍吧,把投资搞定了再说!”拖到后来,过敏痒得我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无精打采。
实在受不了才去了医院,开了盒止痒药膏擦,工作状态很快恢复了。其实夏天的融资并不顺利,一直拖到冬天才尘埃落定,如果我的病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疗,恶化成了神经性皮炎,就更傻比了。
吃过很多“没时间”的亏之后,我才意识到忙碌是一种常态。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即使工作忙,到点就吃饭,八分饱即可。饮食规律之后,胃就慢慢好了。
我学会了在工作的同时抽时间去生活、学习,因为我知道,工作总会接踵而至。
② 别认为休息可以随便:把玩儿、看书和写作都做成计划
@古典 | 38岁,“新精英生涯”创始人
我每年会组织公司的同事登山、越野,越野运动有个原则:定期休息而不是累了再休息。
我告诉自己工作之外一定要看书,一定要玩儿,一定要写作,一定要游戏。把休闲当成一定要做的事去计划,不放弃生活,才有动力更高效地解决工作问题。
从年初到现在,我用周末学了单板滑雪,实弹射击,跳伞,还体验了野外生存。读了 200 多本书,很多都是飞机上看完的。
阻力越大的事情,越要留出空间,摆出“不得不做”的姿势。
比如有次计划和朋友一起去艺术村住一天,看上去山高水远,很难启动,如果不排入具体日程,我可能会因为各种看上去“更重要”或“更有趣”的事一直推后、拖延,永远无法真正执行。
③排好生活优先级:给生活写月计划和做日程表
@古典
我每天起来,先把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写下来,发到公司或同学群。比如今天(2017.5.24)的三件事是:1、写一篇文章;2、参加一次演讲 3、去上海出差,见人。
发出去后,群里有人给我推荐主题相关的论文;朋友知道我要来上海,提前跟我约见面。本来是一个人的事,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是互动,也是资源。甚至有时候,看到信息的人会提醒我,我又多了一点完成它们的动力。
这个小习惯,我持续了五年。
我把生活划分成工作、财务、社交、家庭、健康、个人成长、娱乐、自我实现八个方面。做月计划时,我会在每个领域写下最重要的 3 - 5 件事,排进日程表。
我会定期回头看哪些计划没实现。比如想写一本书却迟迟没动笔,那就先写目录和第一页,然后开始和别人聊起来。比如想和妈妈多多沟通也没完成,那就转成 15 个给妈妈的语音微信。
生活和工作一样,需要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④不是工作才讲究效率,生活也需要
@卢秋 | 31 岁,某外企质量与合规性经理
我是个单亲妈妈,在外企上班,最忙时一周工作大概 100 小时。
出差多,母亲帮我带孩子。最多一次出差 22 天,回去孩子看我就哭。有次视频,孩子说想爸爸,不想妈妈,我哭了好几天。
有天开会,我精神崩溃,哭出来了。领导是德国人,她说,我给你 5 分钟 break ,5 分钟后接着开。我就去厕所看着表哭了 3 分钟。
事实上,我知道没有绝对平衡。我的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认真对待每次和他的相处。他喜欢车,为了陪他体验火车,高铁一起来回两天,坐了 600 公里,他特别开心。假期结束我走时,他不哭不闹。
虽然他还小,我也会跟他沟通,告诉他我的工作。或许他能理解,或许他还是想我,但一次跟妈妈很满足、很幸福的经历,就能撑过很多天想念的日子。我也一样。时间的平衡不在于有更多时间,而在于每分钟的质量。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离家,不到三岁的孩子跟我告别说:“妈妈去北京上班,和老外,拜拜,带软软的糖。”那一刻觉得时间太有限,幸好每一分钟都过得有价值。
很多人关注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却忽略了生活也要有效率。有时候,时间的精致感,可以弥补时间的有限性。
⑤每天早晨,我都会给自己设计一个“小确幸”
@古典
事实上,生活的平衡感很多都源自小小的快乐。
我家楼下有只流浪狗,我经常去喂它,每天回家时感觉有只小狗在牵挂。
我还有个小习惯,每天早晨给自己设计一个“小确幸”。比如到上海出差,我提前找了家民宿,希望能有个带阁楼的房子可以住。
小事拥有很大的力量。跟一个好朋友打电话,或者跟爸妈讲一件新鲜好玩的事,每一天都可以为自己设计、准备,哪怕只是五分钟。五分钟确定的幸福,有时可以撑过又忙又累的一整天。
⑥摆脱低效忙碌的一个实例:像 all in 工作一样对待生活
@张素芳 | 22 岁,一家传统企业区域经理
因为太忙,生活上的很多事都顾虑不过来。印象最深的一次,公司连开了三天会,朝九晚十,会后还要写总结报告。那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却忘了。
几天后,妈妈打电话我,她哭着说:“我知道你忙,你连我的生日都忘了。你平时肯定饭都忘记吃。”我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晚上。
回想工作以来,我几乎没有主动给家人打过电话,打电话也是争吵,和男朋友也争吵。细想,我真的很忙吗?我到底在忙什么?我忙出什么意义来了吗?工作也并没有因为我忙得没时间吃饭而有特别大的变化。
第二天,我和上司沟通请了一个月的假,回家看爸妈,还和朋友去了趟西藏。我听说过一句话,印象很深:“工作时不要想旅游,旅游时不要想报表,做报表时不要想做爱,做爱时不要想菜米油盐。”
这就是 all in 状态,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比同时做几件事效率和质量更高。
短暂的放松给了我很大帮助。回来后,我重新调整了状态,每周天制定详细的下周计划表(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的小习惯全在计划表里养成,比如:
1. 睡前看一小时书,一周要看两本。
2. 周二、四、六早上晨跑一小时。
3. 休息天和朋友去看场电影。
4. 2 个月旅游一次等等。
时间照样还是一天 24 小时,但工作生活有了质的飞跃。我会定期打电话,定期看父母,而不是想起了才做。
⑦ 休息就像工作一样,不是一件可以不管方向的事
@卢秋
我没有因为单亲妈妈的身份换一份更轻松的工作,相反,我换了一份压力大了 N 倍的工作,工资也翻了 N 倍。
提高工作效率会让我有更多时间分给家人。周末我出去和朋友徒步或爬山。哪怕只有半天空闲,我也会出门走走,没有方向,遇到路口想拐就拐。不要自己一个人待着,因为工作就是孤独,不要休息时还一个人孤独,这样的生活容易病态。
不管工作再累,我每天都会保证 1 小时健身,下午 1 点半准时去买咖啡,走 3 公里路,静静心(北京到了 38 度也不例外)。所以我所有会都是2点以后开始,久而久之同事们了解了我的习惯,就会尊重我的时间表。
有时你可能觉得自己的时间总是被他人侵犯,没有呼吸空间,那或许是你没有建立自己固有的原则,没有学会拒绝。
很多人选择家庭,另一些人选择事业,但我决定选择我自己。
选择自己,就意味着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一切。
⑧ 没有完美的一天,但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错的一年
@古典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我好累啊,心力交瘁,快不行了,老板的方案明天要交,孩子还要辅导作业,我自己还想读本书……老公明天出差,还要帮他准备行李。”
她的确是心力交瘁,但也没有办法:老板是个细节控,老公出差箱子乱糟糟,宝宝不盯就不好好写作业,而自己好久没有学习了。很焦虑,不知道怎样才能平衡工作与生活。我回答她说,你想要的那种平衡,其实只是个神话。
什么都想要的时候,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我理想中完美的一天是这样的:
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中起床、洗漱、跑步、遛狗、和家人吃早餐,然后开车到公司上班。跟同事开会讨论创意、跟合作伙伴谈笑风生,跟团队一起作总结。五点多下班去一个课程,遇到知己,一起喝咖啡聊天。晚上回家,看电影,看书,最后抱着爱人安然入睡。
我算了一下,真正完成这些事,需要 72 小时。计较每一天的完美和平衡,可能更容易让你陷入焦虑。但可能实现的平衡是:
有重要工作时加班到天亮,撕逼、吵架、身心憔悴,但有所收获。
每年学习一件新的东西,认识一些新的人。
每个月和朋友聚一次会。
每年休一次假,陪孩子做一件她想做的事。
每周和爱人出去约会一次。
没有完美的一天,但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错的一年,完美的一生。
读后思考:
再忙再累你也一定要做的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