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今天是我休息在家的日子,也是樵夫去画室画画一天的日子,还是孩子有又一次统考的日子。
上午补觉醒来,做了个面膜,就收到李若的视频聊天。李若在军校前段时间10公里测试得了优秀,随之而来这次例假非常疼。她给我诉苦,我好生安慰与她,由于自己也没有痛经的经验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给她缓解一下。继而聊了半小时天,后来我一边做饭,一边聊,她在视频中云看我做饭,有想吃的冲动。我和她说,我和她的交流方式变了,之前她小,当然是教育的多些,现在她长大了,就得平等交流,鼓励为主了。
中午做的小拉面让两人吃的津津有味,还不错的样子。都美美午休去了。可是天气说变就变,雷雨就在孩子要上学的时候开始了,于是,樵夫去送孩子,回来自己去了画室。我则做了清洁。六点樵夫回来做糖醋排骨,我专门录了视频和解说,准备整理好发给爸爸。爸爸七十高龄这几次却一直想着怎么做排骨,问了我两次了,这次我给他发视频吧。
下午7点半我迎着雨去接孩子。
孩子一出来就和我说,哎呀,有考砸了,我眼瞎!
我沉默。
孩子说,你怎么了?
没事呀,你怎么又眼瞎了?
就是眼瞎,瞎的不得了。
那总结一下怎么就不瞎了。
你是妈妈唉,真是情商不高。
那我应该怎么说?你想听到什么样的?
你应该说,这次没事,下次不瞎就好。
咱们总结下,让下次正常发挥,这是正常家长想的呀!
可是这不是孩子想听到的,孩子想听到的是安慰。你做妈妈真是情商不高。
我在你面前说了实话。
你在单位人面前也是这样吗?
在外人面前,我会考虑一下的,不会这么直接。
可是在我面前太直接了,也是情商低的表现,也会对我有伤害。
哦,好吧!
可是接下来,到家,孩子一边要在我的卧室换衣服,一边还说,妈妈你不爱我了。让我费了半天劲才哄好她。一个青春期的小姑娘因为三岁之前母爱比较少,就要现在来补偿,那就尽情地补偿她吧!
和孩子的对话,让我感受到,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可是我从小的环境让我不能真正的缓和下来,柔软下来,去爱孩子,我也在学习,感谢孩子的宽容。
孩子乖乖听了一节政治专题课,然后休息了。
晚上我看完了《我的姐姐》,张子枫的演技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可圈可点。故事中的安然的遭遇让人唏嘘,她的姑妈说,我生来就是姐姐。是呀,只有生来是姐姐的孩子,尤其生来是弟弟的姐姐才知道。
生来是弟弟的姐姐的人,这个弟弟和姐姐的年龄差距在5岁以上,恰好生在计划生育最严的时代或者地域环境,或者年龄差距更大,弟弟出生在刚刚放开生育政策之后。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能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永远无法感受到这样的无奈、挣扎和痛苦。
小的时候,在那样一个计划生育的大时代,你有没有为父母生二胎而故意装残疾?你有没有一面面对父母中规中矩的仁义道德,又一面直面他们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生了二胎?你有没有在生了二胎之后,被父母告知这个弟弟可是一个万金之重,接下来的7年甚至更久就要过因为被罚而过苦日子?你有没有被迫收走自己因为独生女而领来的玩具书本?你有没有被告知弟弟很金贵,你是姐姐,你要凡事让着弟弟?你有没有被嫉妒的邻居亲戚(当然你当时并不觉得是嫉妒,反而当真)当面所谓开玩笑地说,有了弟弟就不会培养你了?
父母及祖辈都沉浸在喜获这个金贵的弟弟身上,弟弟一声声地哭着,大家私语着,大笑着,你蜷缩在单人沙发的边上,双手扶着沙发的一角,你的心头凛凛的,这哭着让你陷入了不知是喜还是悲的复杂情感中。
或许你没有像故事中的姑妈真的愚孝牺牲了自己去西师俄语系的机会。在控制型的父母面前你没有成为屈服者和老好人,而做了反叛者和逃离者。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你反叛的是什么?你逃离的是什么?你不停地放弃优厚的家庭条件,独自一人去异乡打拼。
在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报喜不报忧,在你取得小小成功的时候,你才会打电话报平安,再提上一句我得了什么荣誉,升了什么职。父母的回应永远是,你在外边那么累,时间和空间成本太大,言外之意就是不值得。如果回来,分分钟事业单位好工作,一家人在一起有个照应。
当你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给父母诉苦,他们说,进山要找出山的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自己得坚持。有一天,你也很累,你父母说,年轻呢,累点好;你也很忙,忙到需要人帮忙照顾孩子。父母说,年轻的时候,忙点好。你弟弟这边的孩子我们也要照顾,我们过去人生地不熟,受不了你那节奏快的控制。最后,实在不行的时候,父母过来了两个月,在孩子小升初最关键的时候,可是,每晚父母急着和弟弟的孩子视频,声音大的让人心烦,转而挂断后失落的眼神和面对你的孩子时的冷淡就是判若两人。你感到无比痛心,你觉得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了。
于是,父母走后,你又一次将自己内心那种背离的勇气拿出来,就像当初一定要离开原生家庭出来打拼一样。你屏住呼吸,你要自己让自己好起来。你要平复孩子的情绪,你要让你的家庭接受和接纳这一切,哪怕老公和孩子不理解。你要想开这一切,你改变不了什么。
错,其实没有对错。只是你走了一条南辕北辙的路。终其一生,努力追寻,只为一句:“我的女儿还是不错的,不比男孩儿差。”可是,父母的本意不是想你差不差,他们就是想你早点出来工作,上个中专,在身边找个工作自己挣钱,就不用花家里钱了,然后嫁个人还可以接济家里。假如你做到这些,你在他们眼中就是好的,否则你就是当上世界级大师,他们也觉得不满意,因为这样离他们太远了,无论从地域还是心理。
这么多年,我基本每遇大事必会将这些心结倒腾出来折腾一番,受制的是我自己的心魔,受伤害的是我的老公。好在有20年的感情基础在这里,樵夫不离不弃。三年前的一次畅谈,樵夫给我说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努力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可能永远得不到。因为他们需要的,和你做的完全不同。一语才惊醒梦中人!!是呀,我突然就打开了。既然是这样,我就不必纠结于此了。
后来我看了《家为何会伤人》,我放下了所以的愧疚,也放下了所有的“为他们”。我接受了有这样的父母,有这样的原生家庭。在3月份丛言伊老师的父母成长课上,我让她看了我的原生家庭图谱,原本觉得自己的家庭这样很奇葩,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这是个典型的案例,还说樵夫包容了我很多。
三年来,我逐渐走出了这个心结和阴影。我不再为每周打电话而打电话,不再为迎合而迎合,不再为自己的成果而想得到父母的赞赏,我学会了赞赏我的弟弟,关心我的弟媳,爱护我的侄女,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真的很无辜,我之前做不到姐姐应有的柔软,是自己打不开心门。于是,我也慢慢学着做一个真正的嫂子,不再是妄自做嫂娘的嫂子,不再是冷冰冰靠说教的嫂子。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换了工作,从那一刻起,我学会了追求自己的价值,为自己而活。我平和了心态,放低了架子,对樵夫和孩子。
凡此过往,皆成序章。只有自己从内心深处与原生家庭和解,才能拯救自己。就像剧中姑妈说的,套娃不一定要有底座,而套娃也不一定要成套。剧中的姑妈最终理解了安然的心情,她愿意和同意安然活出一个不同样的姐姐。
而安然最终在父母墓前说出了,自己是一直想被父母认可。最后,她被弟弟的手足亲情而缠绕。可是,她没有意识到我所说的,她想被认可的和父母想认知的是南辕北辙。故事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有人说,最终安然还是将弟弟送走了。有人还结合故事的原型说的更惨。究竟是什么样呢?我想,如果不是弟弟的姐姐的人,不是我刚才的那个群体,一定是没有发言权的。就像经历一些特殊历史的人才对伤痕文学有强烈的感怀,而我们没有经历,说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甚至会伤及他人了。
于是,今日,我终于明白为何我喜欢看那些历史时期的电视电影了。大时代,我们逃不过,我们生在其中,赤裸裸地被剥开人性,没有对错,没有正反,每个人都选择的是向着自己的心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