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的这篇文章又引发了我很多思考。除了老师提到的十分新颖的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可以达到财富自由之外,还有一种众所周知的可以达到财富自由的模式,可以被称之为:打造高价值的品牌(平台),通过该品牌(平台)吸引流量,然后创业者就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收割他人的时间,或者买卖他人的时间来获利。
为什么说“众所周知”呢?因为这种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我把这种众所周知的商业模式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义出来,就是为了比较其和老师说的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以下简称SPBM——The Second Personal Business Model)的不同。
首先是参与人员不同,创业是需要一个团队的来协作的,而SPBM只需要一个有创意内容的你。
其次就是时间买卖方式的不同,创业是通过打造平台,低买高卖他人的时间来获利的,而SPBM则是通过反复出售自己的一段时间来获利的。
最后就是注意力的投入不同,创业者除了要打江山,还要坐江山,管理江山,也就是说平台搭建好以后,还需要不断的投入注意力去打磨,维护自己的平台。而SPBM几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只要你的创意内容产品够好,后期几乎不用再额外投入什么注意力了。
那么,说了这么多来对比两种模式,意义何在呢?
意义就在于,(我认为)SPBM要明显优于创业的模式,
首先,SPBM可以避免风险——资金链问题,合作伙伴不靠谱等问题。
其次就是SPBM可以极大的节省注意力,剩下来的注意力你又可以投入到其他的SPBM项目上。
想到以上几点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呢?
1.我需要将我的注意力分出一部分用来思考并践行我的SPBM产品。虽然目前在和别人一起合伙经营一家辅导机构,但是考虑到SPBM的明显优越性,所以这方面注意力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自己的底层思维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教师的思维(通过提高技能的方式提高单位时间的售价)飞跃到经营者的思维(打造平台,低买高卖他人的时间),今天的这篇文章使我在经营者思维之外,又飞跃到了SPBM思维(发现消费者所认为的刚需,创造出属于个人知识产权的产品来满足这一刚需,从而获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飞跃”并不是对前一种方式的完全摒弃,而是在前一种基础上的优化升级。比如,家长的刚需就是让孩子提分数,为了满足这一刚需,自己作为教师的技能还是要被不断打磨的(只不过自己知道,打磨自己的教师技能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课时费,而是为了真正创造出切实满足家长刚需的SPBM产品。再比如,我目前的生活成本,以及工作平台,社交网络是基于这家和朋友一起经营的辅导机构的,为了能够继续支付生活成本,以及在平台上观察,检测自己SPBM的功效,还是需要继续投入注意力在经营维护培训机构上面的。)
下面回答笑来老师的问题:
1.目前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还属于第一种模式;
由于之前没有深入思考过第二种模式的问题,虽然努力,但都是在为了打造高价值的平台而努力,以后的努力方向会朝着打造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方向而努力;
方法就是研究透学生和家长的刚需,然后推出SPBM的产品,例如英语学习图书,英语网络课程等等。
2.生活方面,原来以为成长是大众的刚需,但是最后发现放松,找乐子,待在舒适圈里好像才是大众的刚需。
辅导班方面:之前认为家庭教育,教家长怎样在家进行家庭教育,协助老师在课堂上提成绩是刚需,结果最后发现,把学生丢给老师,家长多省心,让老师多费心,负责提成绩才是刚需。
3. 你的价格由需求构成,要用元认知能力判断得出消费者所认为的刚需,然后放弃部分安全感,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面,最终要保证你的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刚需的这一维度外,还要正确且特立独行,如此这般,你的产品离畅销且长销的距离就不远了。
以上就是我对笑来老师这篇文章的一些个人的见解,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和我讨论。